余佳媛
摘 要:小學是學生啟蒙的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它能夠綜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并且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學習經驗,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新教學觀念,設計科學、合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水平;教學方式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并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因此在閱讀教學時,通常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解閱讀技巧等。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不能夠得到提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從根源入手,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根據時代潮流,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一、規范小學生的閱讀行為
小學是學生第一次進行系統學習的時期,因此為了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首先要規范小學生的閱讀行為。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他們在進行大篇幅的閱讀時往往會一概而過、不求甚解,從而形成錯誤的學習習慣。學習是有技巧的,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量身定制,因材施教,才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1]。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觀潮》,這一課中的生字生詞較多,教師可預先讓小學生進行生字、生詞的默寫之后,再無障礙地閱讀課文。在學生閱讀課文時,教師應引導他們將好詞好句或者是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記出來,在小組合作時與同學一起討論,在教師講解時認真聽講。教師也可以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將大篇幅的閱讀劃分成幾大段,理清文章結構,讓學生逐一地閱讀,緩解他們對大篇幅閱讀的抵觸情緒。
二、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學生往往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由于教師在課堂中沒有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并且缺乏溝通與交流,小學生不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失去分享的欲望,在課堂中只能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機械的學習。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可以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教學水平,更新教學觀念,與學生一起共同進步[2]。
如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一篇情感真摯、慷慨激昂的文章。但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讓學生對這一課進行朗讀,之后便完成了這一內容的學習。但是學生卻沒有深刻理解這一課文背后蘊含的深刻含義,沒有體會到作者濃濃的愛國情意。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且分享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啟發,以及自己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應如何做才能夠如作者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利用寫作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寫作可以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閱讀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將更多的素材運用到作文中,真正地積累有用的內容。因此,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教師必須重視寫作的教學。利用寫作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方法有很多種,如課堂隨筆、讀后感等[3]。
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寫作:寫信》,要求學生學會寫信的格式等內容,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從閱讀過的文本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物,以朋友的角度向他寫信,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安排可以讓學生深層次地揣摩人物情感,體會人物性格,將閱讀內容進一步細化,有利于學生閱讀學習水平的提升。
四、重視課外的拓展閱讀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離不開課外的拓展閱讀,課外閱讀可以讓小學生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生活經驗,利用課堂上學習過的內容解讀新的文本內容。這不僅對學生開闊眼界有所幫助,也可以讓他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在選擇文本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只有小學生有興趣參與到閱讀中,他們才能夠從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并且學生接觸不同的文本類型,對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幫助,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下,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僅要從課堂入手,還要重視課外,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閱讀。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師生長期的堅持下,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勝罡.核心素養理念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0.
[2]王宇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3]宋燚.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