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平
摘 要:作為一種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主要強調了知識的內在聯系,旨在通過構建單元整體的知識體系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使學生能夠利用舊知識掌握新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古詩詞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充分發揮單元整體教學法的作用與優勢,將其引入古詩詞教學當中,爭取在增強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獲得巨大的教學效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古詩詞;教學方法
傳統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主要以獨立教學為主,并沒有從單元整體出發,導致本就分散的語文知識更加“七零八落”,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近年來,在新課改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單元整體教學法受到了廣大教育者的關注和重視,這種教學模式恰好能夠改變獨立教學的現狀,在優化教學體系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這對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將其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作為創新古詩詞教學模式的切入口,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教學問題。
一、立足單篇內容,明確單元主題
眾所周知,單元整體教學是從整體出發,在整合單篇詩詞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導,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把握好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流程,首先就要立足單篇詩詞內容,找出單元詩詞的“特性”與“共性”,針對“特性”內容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針對“共性”內容確立單元主題,以便為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提供有效的依據,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1]以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古詩詞為例,這個單元共包含三首古詩詞,即王昌齡的《出塞》、王翰的《涼州詞》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從單篇內容來看,《出塞》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主要體現了詩人對戰爭勝利的渴望以及對士兵們的信心;而《涼州詞》從題材上來看,也是一首邊塞詩,主要體現了戰士們的豪情壯志以及為國效力的決心;而《夏日絕句》雖然未描寫邊塞情景,但同樣體現了詩人深深的愛國之情。由此可見,本單元的古詩詞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愛國”,因此教師可以將“愛國精神”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主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愛國精神”的本質內涵,讓學生在單元主題的引導下體會詩人的情感,從而深化對古詩詞的理解。
二、聚焦單元目標,實施整體教學
在明確單元主題和目標之后,教師需要實施整體教學,以此強化單篇詩詞的內在聯系,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單篇詩詞與單元目標的聯系,通過整體教學幫助學生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再借助單篇詩詞完善單元知識體系,從而達到共性與特性的有機統一。[2]以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古詩詞為例,本單元包含《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三首古詩,從內容上來看,三首古詩均描繪了生動的節日畫面,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整體教學,借助生動的圖片、視頻為學生展示我國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再從單篇古詩內容入手,根據古詩內容營造不同的氛圍,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的豐富多彩,以此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
三、挖掘多元素材,拓展單元內容
單元整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單篇獨立教學的不足,不僅強化了知識的內在聯系,而且增強了教學資源的生成優勢。[3]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挖掘多元素材,從不同角度拓展延伸單元內容,爭取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探究欲望,從而獲得巨大的教學效益。以部編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古詩詞為例,本單元包含《涼州詞》《送元二使安西》《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這三首古詩,本單元基調以蒼涼、悲憤為主,因此教師可以從內容入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類似的古詩,以便更好地感受這類古詩的情感內涵。此外,教師還可以從詩人著手,引導學生搜集其他的代表作,并與單元內容進行對比,從而體會詩人的創作風格,進而開闊學生的視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教學效果來看,單元整體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這種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知識體系構建優勢,將其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這對落實有效性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極為有利的。由于篇幅有限,上述內容只是簡單地介紹了主要的教學方法,為了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廣大教師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探索與總結,這樣才能將單元整體教學法的應用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需要。
參考文獻:
[1]王鳳玲.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法[J].新一代,2019,4(3):139.
[2]劉文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古詩詞教學法[J].華夏教師,2019,12(1):78-79.
[3]杜曉峰.小學語文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策略[J].小學時代,2019,8(2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