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凱
摘 要:小學階段雖然沒有繁重的課業壓力,但是這一時期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時期,很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興趣愛好都是在小學時養成的。因而,應當對小學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予以更多的關注。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一門比較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對小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價值。就案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價值進行總結,并提出具體的應用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案例教學法;道德與法治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小學階段。一方面利用案例能夠讓小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降低他們的理解難度;另一方面還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更積極地投入課堂,避免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適當地運用案例教學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善惡對錯,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一、案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價值
(一)激發小學生了解法律常識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法律十分陌生,與他們的生活相距其遠。另外,枯燥的法律條文對小學生來說更是沒有任何趣味。但是,案例教學法能夠很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利用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教師可以通過生動、詼諧的語言講述案例,吸引他們了解法律常識的興趣。
(二)引導小學生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
通過以案例教學的方法為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生會更愿意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由于他們正處于具備很強學習能力的時期,在長期的熏陶之下,學生就會養成基本的法律思維和法律素養,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能夠采取更正確的手段保護自己。
(三)提升小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十分匱乏,他們的日常行動軌跡也往往是從家到學校兩點一線,這就使他們很少有機會鍛煉自己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案例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教師選擇的案例都比較生活化,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能感到十分熟悉;另一方面學生在不斷學習這些案例的過程中,就逐漸了解了自己在遇到這種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提升了自己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一)通過趣味案例導入課程
課堂導入環節關系到學生能否迅速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對于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做好導入環節的設計工作,利用好趣味性較強的案例,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正確認識廣告》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堂中的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生動有趣的廣告,作為本節課的導入部分。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師所講授的內容上,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也會充滿好奇,從而能夠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
(二)通過生活案例輔助課程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內容是以案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識,這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體現得更加明顯。例如,在學習《心中的110》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故事中的小朋友由于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而避免了一次事故的發生。在講完故事以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他們從故事中學到了什么,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情況該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積極思考,還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了更強的安全意識,知道遇到突發狀況應該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甚至保護家人。
(三)通過情境案例實踐鍛煉
檢驗學習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實踐鍛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教師就可以選擇采用實踐訓練的方式來檢查小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的學習效果。對于有條件的學校來說,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為學生在教室內模擬出一些情景,讓學生現場作出相應的選擇或提出一定的處理辦法;對于沒有相應條件的學校,教師就可以以語言表達的方式,向學生描繪一些案例,并詢問學生該如何處理。在模擬結束以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有針對性地指出每位學生存在的問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當成為教師靈活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導入、授課、訓練三方面入手,將案例教學法的價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從而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程,使學生從小培養遵法、守法的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李春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案例教學法應用[J].新課程(上),2019(12):137.
[2]王瑋.案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