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摘 要:現如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閱讀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所在,對學生閱讀水平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都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閱讀教學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且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長遠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鑒于此,優化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是現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訓練方法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應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整體水平。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應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這件事,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措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促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提高。
一、改變當前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語文新課程標準曾經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當中的主體,這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理念當中一直倡導的理念。處于小學三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其年齡較小,對外界的認知也比較少,因此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愛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自主表達,并關注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以及在學習上的需求。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是教
師安排的,是自上而下來進行相關設計的,教師在此過程當中就只是強制性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1]。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原因一是教師自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相對較深,二是教師自己不愿意改變,故步自封,不愿意進行創新,依舊在沿用過去的教育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性作用,倡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
首先,教師要從自己的思想上做出一個根本的變革,要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完全對立的,也不是完全不相同的兩個身份。韓愈曾經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一味認為自己掌握著絕對的真理,不給學生任何的話語權,很有可能會對課堂教學造成不利。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近乎平等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效教學。特別在閱讀方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二、創設疑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對知識進行懷疑,是學生對知識不斷進行探索的主要動力。在學習中敢于提出質疑,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品質,可以促使學生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可以積極引導學生,使其能夠提出自己的疑問,以此來有效幫助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2]。這個讓學生提問的過程,并不意味著整個課堂教學全都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疑問,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問題的機會,在這之后,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索,對這些相關的問題給予更加有效的解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更加傾向于引導學生,教師進行提問的主要目的也是更好地幫助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從閱讀的過程中獲取一定的知識。
在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閱讀材料作為教學的根本依據,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基礎上提出一些難度層層遞進的問題,以此來有效幫助學生,使其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閱讀材料當中的思想。問題提出的過程,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意識,有效幫助學生,促使學生能夠不斷圍繞閱讀材料中的一些已知和未知的連接點,進行仔細的思考與探索,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閱讀教學的再創造。
三、結語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鑒于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格外重視閱讀教學,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和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從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與此同時,也能夠使學生養成較為良好的習慣,能夠進行自主閱讀。
參考文獻:
玉琴.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9(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