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怡
摘 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技術作為現代通訊、傳媒的重要手段,其與各行各業的聯系日漸緊密,而信息能力也成為工作、生活必備的素養之一。作為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教育也應根據社會需求設置了信息技術課程,然而在教學方面信息技術的內容涉及仍存一些問題。
關鍵詞:微課;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逐漸加深,社會對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出于為社會培養后備人才,及時發現孩童天賦的目的,信息教育的學習應從小學生抓起。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文化課教學理念的影響,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并沒有展現出信息化的優越性。微課作為新時代下應用于教育教學的高效手段,其主要依靠信息技術作為制作、傳播、教學的途徑。
一、結合知識類型設計微課
信息技術的知識內容從性質上可劃分為三類: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陳述性知識也可以稱之為概念性知識,主要指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定義、原理等內容,如信息技術的定義——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而程序性知識則指一些方法技能類,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這一類知識內容是最為豐富的。比如,打字教學、簡單的辦公軟件應用等。策略性知識則是程序性知識的深化,對小學生而言暫時還接觸不到。那么利用微課開展教學的主要設計對象就是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或者說概念性知識主要是要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知識的含義,教師的努力方向也應是讓學生利用有限的語言理解能力弄清楚概念、原理說的是什么。在以往的教學中陳述性知識只能通過教師反復解釋在學生腦海中形成固定印象,然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閱歷的增加才能逐漸領會其中含義。微課教學的出現給這種傳統方式畫上了“句號”,微課的重點在于微——容量小、質量精是其特點,同時微課還具備了多媒體教學的一部分特點,即可以應用豐富的光、色、聲、像的組合來激發學生的觀看興趣,并刺激、調動多個感官,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比如,在“認識鍵盤”一節中,微課視頻可以添入符合小學三年級學生認知的動畫元素,如為字母鍵賦予動漫人物名字首字母的代表含義,然后在微課講解中就可以通過對應的動畫人物來介紹“什么是鍵盤”“鍵盤的各個按鍵有什么作用”,從而讓學生的知識記憶與他們最喜歡的動畫人物掛鉤,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
對講述程序性知識的微課來說,關注的重點在于怎樣讓學生快速掌握信息技能。一方面技能的掌握要建立在對概念的熟知上,另一方面技能的熟練要通過實踐不斷加深。考慮到課程的趣味性,我們可以通過游戲實踐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如“鍵盤打字”一課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市面上常見的打字游戲來做文章,在微課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介紹“打字游戲”規則的課程包,引導學生利用正確打字游戲實現技能的提升。同時在微課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打字競技,比一比看誰打得快、打得好,教師通過總控機的后臺程序為每臺學習機設定唯一賬號,既能直觀地看到學生的練習進度,又能實時告知學生當前名次排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認識到一個事實——任何學科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就拿信息技術來說,其能呈現在世人眼前,有數學的理論功勞,也有物理、化學的材料探索,即便是在應用過程中,編程也與數學邏輯思維息息相關,而拼音打字更是應用了語文學科的基礎能力。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應把握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將其他學科相關的內容融入信息技術微課教學中,利用知識間的共通性,強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比如“畫多邊形”一課的教學,我們可以聯系數學里“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與性質”的相關知識,從數學的理論角度為學生闡述多邊形應怎么畫,特殊多邊形有什么特點。這種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兩個科目的學習中找到學科內容的關聯性。
總的來說,利用微課進行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就是要將相對煩瑣的教材內容融匯到10分鐘左右的微課演示中來,這大大減少了課堂教學時長,需要教師從微課設計角度多加思考、精心規劃,根據知識類型設計最適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出發,讓信息技術教學不再是單獨的“副科”,而是與語文、數學等“主科”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睿.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朱香.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微課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