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紅
摘 要:有效互動是數學教學開展的重要環節之一,對此在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此達到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互動;策略
在新課程教育的背景下,對課堂教學互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對此數學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自由、平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課堂教學的良好互動,以此達到良好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相關工作者還需要探討如何更好地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互動。
一、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個性活潑,比較好玩好動。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趣味化的數學教學情境,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互動,暢所欲言,享受學習知識的過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以“位置”教學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學校的示意圖,并創設教學情境:這是一個美麗的鄉村小學,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來了。大家來看看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誰能告訴大家,從這幅圖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圖上到底有哪些東西。匯報的時候要說清楚,個數是1的是什么,個數是2的是什么,個數是10的是什么?學生思考回答。由于學生對學校的整體風貌比較感興趣,通過這種情境的創設,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都能夠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形成有效互動。
二、設計趣味化的數學問題,為課堂有效互動提供契機
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主要是由問題引起的,因此為了能夠激發學生有效的課堂互動,教師還應為學生設計趣味化的數學問題,這樣可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有利于調動學生開展互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課堂有效互動提供了契機。
以“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提出問題:還記得我們上學期學了哪些數字嗎?(0到20)說說其中某個數的組成。這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回顧20以內的數,以此為本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教師出示小棒:你能估計一下有多少根小棒嗎?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100以內數的認識,并再次提出問題:怎么樣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設下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引導學生四人一組,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規定的時間數一數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數的方法,并比較哪種最容易看出數的多少。隨機總結出:10個1是10。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實現了有效互動。
三、開展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促進課堂有效互動生成
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教師還應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分析、交流、討論等活動,增加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自主學習活動時,適當地點撥學生,也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以“有余數的除法”教學為例,教師在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之前,出示6個梨和3個盤子,說明題意:要把這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又拿出7個梨和3個盤子,如果要把這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應該怎樣分?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參與到交流互動當中,適當地點撥學生。學生自主探究之后,進行課堂反饋,學生發現:6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分兩次,正好分完;將7個梨平均分到3個盤子里,分兩次之后,還剩下1個梨。教師提出問題:剩余1個,還能分嗎?怎樣計算呢?學生回答不能分,并探究怎樣列計算式,探究余數的計算方法。通過上述方式,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以此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設計趣味化的數學問題,為課堂有效互動提供契機;開展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促進課堂有效互動生成;實施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提高課堂互動的效果,從而促進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玲芬.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互動的有效性[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5):174-175.
[2]鐘瑞玲.如何使數學課堂的師生互動更有效[J].華夏教師,2020(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