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等成
摘 要: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想進入深度閱讀的狀態,確保學生獲得深度閱讀體驗,就需要巧妙地將審美理念融入進去,繼而架構審美性的閱讀課堂。在此,從這個角度入手,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案例,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課堂構架的技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閱讀;審美課堂
核心素養培育,是全面教育理念的具體要求,其需要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現充分融合,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就需要切實打造審美課堂,以確保小學生的審美素養能得以鍛煉。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中審美課堂的構建問題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閱讀中增強對美的感悟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章,以優美生動的文字去呈現大自然的美,有雄壯的錢塘江大潮,有野性十足的張家界,有奇特的新疆風光,還有賞心悅目的江南山水,這些如同一幅幅精彩的畫卷,仿佛讓我們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借助閱讀活動,讓學生不斷感知美,增強對美的感知。比如,在《日月潭》閱讀時,文章到處都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自由讀的方式、以朗讀的方式,以音樂伴奏朗誦的方式來進行,要求學生能跟作者一樣展現出對日月潭的贊美之情,可以看出陽光燦爛和雨后的魅力。當學生對文本內容有著一定理解后,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法,構建一個動態的日月潭景象,讓學生進入這樣的景象中去觀覽,由此使自身的體驗與文本的感知融合起來,這樣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日月潭的魅力。此時教師要求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日月潭,在前期的體驗和熏陶中,學生對日月潭的美已有了一定的感知,此時再將他們的感知詮釋出來,不僅可以實現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還可以使他們進入審美情趣的鍛煉中。
二、在閱讀中進入美的欣賞狀態
在審美情趣的培育過程中,不僅要能理解審美對象的本質,還要能審視對象的美與丑,作者的審美情感開始融入作品中,在欣賞作品意境的過程中,審美教育的價值也因此得到全面發揮。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確保學生進入到欣賞美的狀態。比如,在《詠柳》學習時,學生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后,接著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試著對詩人眼前的美景進行鑒賞。學生開始架構對應想象空間,然后進行審美鑒賞。無形的春風,被看作剪刀,裁剪出嫩嫩的花草,給大地換上了春裝,這是自然活力的象征,代表著春天的魅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自己選擇對應的審美角度進行詮釋,在自由交互過程中,學生可以站在審美的角度去看待詩歌,閱讀內容與自身情感會更快速的共鳴,自然可以進入到更理想的欣賞美的格局。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環節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表述,可能存在審美上的偏差,但不要進行太多的干預,自然可以引導美的欣賞進入到更理想的狀態。
三、在閱讀中嘗試進行美的創造
在閱讀中,要想實現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以閱讀為引子,在充分感悟認知和鑒賞后,進入到美的創造狀態,繼而使審美素養進入到實踐中去。比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學習時,教師將焦點放在寫景的詩句上,在此過程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創設了十分寬闊的送別意境,在這里有著十分含蓄的送友之情,刻畫出朋友離別之后的惆悵。在這樣的語句架構中,還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假設自己就是詩人,自己身臨其境,與自己的友人離別,這樣的離別很有可能是以后再也見不到了,然后看著友人的船只慢慢離開,自己獨自站在那里徘徊,詩人的目光會隨著船只移動,自己的思緒也會在江面上飄揚。鼓勵學生將這樣的情境演繹出來,或者用自己的語言呈現出來,這些都是創造美的過程。因此,在實際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要懂得采取措施,引導學生從文本中脫離出來,然后進行美的創造,這對審美素養的鍛煉是很有必要的。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中審美課堂的打造,關乎小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將美引入閱讀中,讓學生去感知美,去鑒賞美、去創造美、由此進入到更理想的審美素養全面發展格局中。
參考文獻:
[1]褚娜,何善亮.何以“詩美”塑“人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審美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25):133-135.
[2]高先麗,李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內涵、特點與策略[J].教學研究,2019,42(2):107-113.
[3]蘇志恒.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