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 張沖 劉俊樂 張琪 郭思捷
◆摘? 要: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初中德育工作出現了很多的變化,以往的認為勵志教育工作只是課外補充的思想觀念開始消退,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更應該不斷注入新的元素,彌補當前初中生各種道德人格上的不足,筆者認為可以在勵志教育工作中增加更多的傳統文化教育,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勵志教育;傳統文化
隨著當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初中生思想道德素養下滑的現象非常突出,當下的初中生自由意識、叛逆意識都超越了以前的任何一個時代,很多初中生已經不再再認可國家、集體利益為先的傳統道德,缺乏意志力,不愿意吃苦,物質崇拜、追求享樂的思想盛行。在這種背景下,初中身勵志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勵志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培養學生自我激勵和自我管理能力,磨礪堅強意志,激發自身潛能,樹立遠大理想,實現自身志向,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的教育。探索新時代的教育方法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尋求傳統教育資源的輔助,并融入到當代初中生的生活中,才會培養出既有優秀能力又有崇高信念與理想的社會主義人才。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初中生勵志教育的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包括的門類很多,可供借鑒的地方很多,具體可以在“仁愛”“和諧”“德性”等方面能對個人產生良好的影響。首先是“仁愛”。“仁”字在儒家文化中出現了多次,傳統文化認為人生天地間,最重要的道德使命便是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不斷的提高自己,通過教育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仁”者,要學會“愛人”,關懷別人就是這種理念的最好體現通過自身道德丟楊能夠至于“三德”的境界,“若行五道,必須達德,無知不能識其理,無仁不能安其事,無勇不能果其行,故必須三德也。”
其次是“和諧”。傳統文化的思想便是一種中庸和諧的思想,古人還強調 “禮之用,和為貴”,這種思想強調,做事要恰當,合乎原則和規律,認識自然界的一部分,萬事萬物有著自身的運轉規律,人要按照規律從事自己的活動;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在處理長輩和自己的關系的時候要憑借自身的道德,靠自身的修養去幫助別人,影響別人。現代傳統道德文化的思想也充分體現了“和諧”的博大、包容精神。
再次是“德性”。這主張的是每個人從自身的道德出發來完善自我,在中國文化中,人是因為有道德,德性被作為人獸區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嚴的體現,傳統文化要求個人從自身思想和行為出發,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道德至上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精神。
(二)傳統文化對初中生勵志教育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質。自古以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協作、勤勞樸實,這些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能夠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準則,它通過規范初中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引導人們明禮知恥,強化個人正確的道德意識。同時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生勵志教育中有助于錘煉初中生的個人品德,學善戒惡,涵養良好的德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逐漸成為道德高尚的人,這是儒家提倡的君子操守。其次,有利于培養初中生健全的人格。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生勵志教育中讓初中生從周邊人和事學到經驗,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培養責任心、愛心、感恩的心,做一個人文素養、文化品位、道德品質較高的人。最后,有利于維持社會穩定和精神文明建設。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生勵志教育中,對建設現代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能夠弘揚傳統,使整個民族形成民族軟實力,為中華復興貢獻力量,以此推動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
二、通過傳統文化提升初中生勵志教育的策略
(一)把握學校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的初中生勵志教育策略更多是訓斥、批評,學生的接受度比較差。筆者認為“立德樹人”視野下,傳統文化提升初中生勵志教育不能繼續這樣,初中生的缺乏意志力,不愿意面對現實等問題更多的要靠他們自己去認識,去思考。在寬容、安全的氣氛下,學生通過投入演出來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深入地了解真實情況和他人的感受,從而獲得勇氣和力量。這種模式能讓初中生了解傳統文化的奧妙,這樣都可以更好的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二)掌握社會教育
學校和社會組織可以相互組織課外活動,增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動和倡議,如組織“為家長洗一次腳”、“一日打工者”、“一日小老師”“一日交警”等具體的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到各行各業的不易以及自己曾經的不良行為,活動之后可以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慨,這樣會在不同學生之間的帶動下行動起來。
(三)注重家庭教育
一個人價值觀念的萌發和價值觀的養成都是和家庭有關的,初中生勵志教育中離不開父母的輔助。作為父母應該加強自身的修養,父母也要多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禮貌待人,孝敬孩子的爺爺奶奶,堅守誠信。現代社會流行起了傳統價值觀,很多傳統家訓對指導孩子教育非常有用。。勵志教育中也可以吸收這種特色,對日常生活進行統籌安排,家庭成員以身作則,為社會辦實事,尊敬長輩,善待老人,鄰里互助,團結無糾紛。
三、結語
中國的傳統文化總是認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需要和外界保持一個平衡,所以人是在合理的發展著。傳統文化在今天社會中勵志價值和意義或許正是在于此,它追求的是一種其樂融融的和諧倫理關系,追求的是個體怎么去承擔責任,處理周邊的世界,所以這對于我們的初中生意志力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社會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運華.傳統的孝道與現代家庭倫理建設[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02):14-17.
[2]羅國杰.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J].道德與文明,2003(03):79-80.
[3]湯因比著,陳曉林譯.歷史研究[M].臺北桂冠圖書出版社,197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