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介朗
◆摘? 要:一直以來,班主任工作內容都比較復雜,不僅需要配合學校協調各項事務、開展各種教育活動,還要管理班級,關注學生智力、能力和道德修養的發展情況,并予以其有效的引導。然而,在偏遠農村地區的小學中,班主任的工作內容往往會更多,其所承擔的壓力更大、面臨的困難也更多樣化,所以為了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做好班主任工作、提升班級管理質量,該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加強探索和實踐,找到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農村學校;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
班級管理工作關系著一個班級的發展走向,有效的管理能夠促使優秀班集體的建立,推動班內學生不斷進步,無效或低效的管理則會影響學生的發展,不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在偏遠農村學校中,留守兒童數量較多,且學生家長的素質普遍不高,所以班主任教師在從事具體的管理工作時,首先要充分掌握學生個人及家庭的情況,然后結合先進的管理理念設計具有實效的管理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化,確保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促使他們健全發展。
一、給予后進生和留守兒童更多關愛
后進生和留守兒童是班級中的特殊群體,若不適當引導,他們也會成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阻礙。因此,偏遠農村地區的小學班主任要端正態度,給予后進生和留守兒童更多關注,并以愛心感化他們,從而促使其積極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輔助降低班級管理難度。如,班主任可以和其他學科的教師一起為后進生輪流補課,并在課上多提問、多表揚他們,重塑其學習自信。針對班級中的留守兒童,班主任則要多關心其日常生活,如提醒他們天冷加衣、勤洗手和洗澡,并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幫助其紓解郁結,從而獲得學生信任,更好地對其進行管理。
二、設立班干部輪換制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
班干部是一個班級的核心團隊,也是班主任教師管理班級的助手,因此,班主任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班干部團隊,且為了提升學生的配合度,可以借助班干部輪換制來引導他們換位思考,進而潛移默化地增強班級管理效果。例如,農村小學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們輪流擔任班長、紀律委員、衛生委員、學習委員等,并在其當職時給他們委派不同的任務,同時對其工作態度、成果進行打分,由此使學生們能夠切身體驗,了解相關職位的責任、感受管理班級事務的不易,然后將心比心,在被管理的時候能夠主動配合,從而有效提升管理質量。
三、開展多樣化德育活動培養學生道德意識
德育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了提升德育效果、實現有效管理,農村班主任教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德育活動來引導學生,如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活動,讓其了解更多優秀的人,學習他們優秀的品質,也可以開展“道德標兵”評選活動,每隔一個月就在班級中選出幾個學習刻苦、樂于助人、誠實守信的同學,并安排他們根據不同的德育主題撰寫演講稿、參加“國旗下講話”的活動,還可以帶領學生到村子里打掃街道,從而不斷提升其道德修養,凸顯班級管理的成效。
四、重視心理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偏遠農村學校的班主任教師還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學會宣泄個人不良情緒,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為此,班主任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然后將其整合起來制作成課件,并在班會上展示,引導學生剖析自我、不斷反思,同時可與學校溝通購買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繪本,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自主閱讀,學習更多調節情緒、排解壓力的方法,還可以定期與學生談話,了解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給出合理建議和必要的幫助,從而促使其健全發展,輔助提升班級管理質量。
五、開發綠色通道促進家校溝通
考慮到農村地區學生的特殊情況,班主任教師需要努力開發綠色通道,一方面便于家校溝通,商定最佳方案來教育和管理學生,另一方面也便于給留守兒童提供與家長溝通的渠道,使其能夠及時交流感情,在家長的遠程關愛下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不斷改善個人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習慣。例如,班主任教師可就學生近期的表現與家長取得聯系,并為他們提供一些教育學生的方法,同時要安排留守兒童與家長保持至少一周一次的通話頻率,使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增進感情,從而借助家長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切實增強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如何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做好偏遠農村學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是相關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這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舉措。具體來講,該地區的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及時吸收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理念,改善個人管理班級的方法,同時要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較強的管理計劃,從而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使他們在被管理的同時學會自我管理,從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沙志英.淺談偏遠農村學校班級管理——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16,12(04):225-225.
[2]劉翠霞.偏遠鄉村小學班主任的工作點滴[J].中國校外教育,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