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我國母嬰行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助產士工作是產婦順利分娩的重要基礎,需要科學培養相關人才,通過深入研究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提升我校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效果,本文綜合探究培養助產專業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我校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分析
在培養助產專業人才時,深入研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提升人才培養效果,確保培養更多的優秀專業人才,使其高度適應現代母嬰行業發展對助產專業人才提出的最新要求,有效推進現代母嬰行業發展,為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特此進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成立創新團隊
在對助產專業學生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基于目前母嬰行業需求進行具體工作,合理設置助產專業教學團隊,為專業建設和深入研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確保能夠有效結合行業趨勢,進而使其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首先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時,需要根據行業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創新,其次,在培養目標方面,還需要確保職業能力為本,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確保學生綜合能力能夠有效銜接社會需求,最后還需要進行雙視教學隊伍的科學建設,確保能夠高度實現專兼結合。
二、改進課程體系
需要基于最新母嬰行業需求設置課程體系,同時還需要對其課程體系進行合理劃分,強化學生專業拓展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基本能力,科學構建急危重癥護理,成人護理,婦科護理,婦嬰保健,兒童護理和助產學等專業核心課程,同時還需要和行內專家共同編寫相關教材文本,在進行具體應用時,還需要確保緊貼臨床一線,提升助產專業學生實踐綜合能力。
三、強化實訓教學
根據醫院的具體情境和工作環境,需要科學購置相關實驗設備,對其進行整體布局與合理優化,確保能夠實現良好職業氛圍的合理營造,科學構建校內實訓基地。在具體開展校內實訓室,學校需要組織開展相關專家研討,確定實訓項目,然后引進行業專家,進行實訓教材的科學編寫,在學校引進當地助產專家,確保學生課堂所學內容可以和臨床醫學實現無縫對接。在實訓中心,還需要科學配備多功能分娩床,高端模擬產婦等儀器和設備,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同時還可以有效開展綜合實訓,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地記憶和運用相關知識,保證學生能夠更為深刻的觀察疾病病情,進而強化學生思維判斷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確保能夠對其溝通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進行科學培養。
四、加強人文滲透
通常情況下,助產士的工作質量直接關乎兩條生命,婦女在進行分娩時,助產士需要從多個方面為其提供有效的服務。與此同時,現階段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角色定位和醫學態度等方面無法呈現關愛他人和服務的意識,而在現階段開展醫學教育時,教師普遍將傳授專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對培養學生人文意識缺乏重視,甚至會使其醫學教育品味大大降低,學生人文知識相對缺乏。所以強化學生人文素質,可以使其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學校必須對人文素質教育加強重視,確保人才培訓能夠高度適應現代醫學發展需求。專業課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活動時,不僅需要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科學傳授,同時還需要進行情感傳授,學生通過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深入觀察,才能夠確保對助產工作建立明確的概念,所以,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科學培養學生人文素質,通過人文知識講座,角色扮演,情景訓練和課堂演示等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滲透,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尊重和理解他人,為他人提供有效的幫助,保障學生具有更高人文關懷能力。同時還鼓勵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人文課程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合理設置專職班主任時,確保能夠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人文教育,合理優化人際關系,強化學生溝通能力,確保醫學人文精神能夠更好地存在于學生的臨床實踐和現實生活中,從而實現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提升。
五、優化評價體系
首先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其中,過程性評價具體包括臨床實習,臨床見習,同時,在完成教學環節之后,還需要進行課程評價,在評價中,不僅需要檢驗學生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對接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進行課程評價。而結果性評價能夠檢驗學生學習質量是否能夠滿足整體培養目標,檢驗教學工作是否滿足教學需求。其次,針對畢業生還需要科學制定跟蹤調查制度,進行質量調查表的科學設計,定期組織專業人員進行調查,根據結果反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最后還需要科學開展社會評價,為了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更為客觀的評價,對其質量評估體系進行科學完善,強化教學培養改革,保障畢業生具有更高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競爭力,在學生畢業半年之后,相關單位需要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畢業生進行培養質量和社會需求的科學評估,然后根據診斷結果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完善,確保能夠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使其在區域經濟和服務社會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功能。
六、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助產專業人才時,通過成立創新團隊,改進課程體系,強化實訓教學,加強人文滲透,優化評價體系能夠對其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合理優化,強化相關人員整體素質,確保能夠更為高效的參與工作,使其高度適應職業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楊莉莉,劉佩梅,鄭力明,等.“前期趨同,后期分化,醫教結合,校院合作”模塊化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路徑的實踐——以助產模塊為例[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278(02):45-46.
[2]陳添玉,施燕禧,張月珍.基于“院校合作”的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04):52-54.
作者簡介
田印華(1989.06—),女,漢,烏蘭察布市,烏蘭察布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本科,講師,主管護師,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