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蕾
摘要:新課標指出,在綜合型人才培養需求日益迫切的當下,廣大教育者必須要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加快實現素質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才能強化教育工作的育人價值,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小學數學的實用性與基礎性特點毋庸置疑,要想將其本質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廣大教師必須要對素質教育在數學課堂中的實現方法進行積極探索,這不僅是落實新課改基本要求的內在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實現方法
引言
現階段,隨著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創新,知識型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實際需要了,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素質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活動當中,爭取在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需要的同時,也能優化教學體系,從而獲得巨大的教學效益。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廣大教師應立足于數學教學的本質特點,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的始終,從而總結出有效的實現方法。
1.實施多元化課堂教學,滿足學生能力培養需要
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便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要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的有效價值,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便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1]首先,能力培養的前提就是落實教學主體要求,促使學生能夠主動配合教師、主動參與教學,以便滿足學生的自主性發展需要,從而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能力培養的保障是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明確能力培養目標,才能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完善數學教學體系。從小學數學的本質特點來看,廣大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合作能力,為了實現能力培養目標,教師需要引入相應的教學方法,以便獲得最佳的素質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湊十法”和“破十法”的算理內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利用計算棒掌握算理的本質內涵,通過動手實踐獲得數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認知能力的提升。
2.開展全方位思維訓練,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新是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必要條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重要時期,廣大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才能切實滿足學生創新發展的實際需要,從而將素質教育的有效價值體現出來。因此,數學教師必須要開展全方位的思維訓練,將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造性思維作為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發散性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例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為了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強化學生的直觀性思維,促使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動態展示了解不同角度的物體形態,并在此基礎上對物體的空間結構進行系統構建,以此強化學生的空間感和創造性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看待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構建系統性評價體系,整合素質能力評價標準
在滲透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廣大數學教師還必須要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積極構建系統的評價體系,將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進行有機整合,并以評價標準的形式滲透到數學教學當中,爭取在完善評價內容的同時,也能實現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為學生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3]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進行考察以外,還應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價值取向等納入評價體系當中,引導學生在平日生活里合理利用零用錢,并養成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值得注意的是,廣大教師應加強評價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突出學生的素質能力評價過程,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將個人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4.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滲透,廣大教師必須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統一,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更好地迎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此外,廣大教師還需要全面掌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將其滲透到教學評價當中,以便為學生明確正確的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與提升,進一步將素質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馬正清.探究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實現方法[J].幸福生活指南,2019,3(09):134.
[2]曾木忠.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實現方法探究[J].學周刊,2019,6(17):27.
[3]張超.探究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實現方法[J].神州教育,2019,5(3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