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亞玲
摘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小學階段既是培養學生個性、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階段,又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因此,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注意找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優化創新性的教學策略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小學語文的學習生活充實而有意義。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科學有序的教學方式探索實施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討論,以達到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課程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小學語文古詩詞更是古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是經多方篩選,結合廣大專家和學者的精挑細選,被最終納入教材的。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詩詞內容在當前的教材中所占比例進一步提高。為了切實的提高古詩詞課程教學效果,在課堂中更為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注意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優化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實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進一步提高。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古詩詞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古代文化修養、道德情操傳遞的載體。古詩詞在語文教材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加強素質教育,使古詩詞教學內容有別于一般的課堂教學,使寫作主題更加廣泛,用詞更加精煉。學古詩詞,不僅能為學生以后的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還能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陶冶學生的情操。另外,古詩詞是一種“藝術作品”,學生通過科學有序的古詩詞學習,不僅可培養藝術細胞,也可以提高審美能力。通過使學生更容易且深刻的掌握古詩詞的主要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文學修養。因此,教師應重視古詩詞教學。
二、優化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引導學生聯想,深化學生知識理解
古詩詞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是用精煉的語言達到生動的意境,營造出作者當時的寫作氛圍,使讀者進入遐想。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古詩詞意境的再現,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想象,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游園不值》這一詩歌內容時,作者從側面對春景進行了描寫。其中“小扣柴扉久不開”這一句,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如:為什么敲不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思考:詩人為什么敲不開門?讓學生自主探索原因。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又如詩中“一枝紅杏出墻來”,教師可以再次提問: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落中還會有怎樣的風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出院子里的風景。透過想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借助情境教學,建構詩歌意境美
古詩詞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優美。詩人能賦予任何生物生命,其中蘊含著多變而強烈的情感和豐富的審美意境。一首好的古詩詞,能給學生帶來藝術享受,讓學生回味無窮。那么,一首好的古詩詞,教師該如何給學生講解,以達到最佳效果,就是當前教學工作探究的重點。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注重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不要給學生太多的壓力。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可以創設優美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詩歌的畫面感,從而幫助學生在心底建構詩歌的意境美,使畫面更加生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詞內涵,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教學《長相思》這一詩歌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想象的意境中,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理解作者的表達手法。在教師講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詩歌中汲取素材,體會詩歌的韻味。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讓學生說出詩中的含義,并思考為什么詩人的對岸是故鄉,而選擇了對岸。
(三)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多媒體教學能呈現出絢麗多彩的畫面和優美的聲音,教師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輔助作用,為學生展開趣味的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生動的畫面和情境中,感受古詩詞的韻味,領略古詩詞悠長的韻味,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內涵。為了有效地改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乏味的教學氣氛,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憶江南》這一詩歌內容時,為了豐富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的課程活動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播放功能,把詩詞中描寫的江南的美景和人文景觀,真實、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來促使學生更好地領悟詩詞的內涵。通過這一教學方式運用,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多媒體情境教學中,更深刻地體會詩歌的意境,感受江南魚米之鄉的景美和人文氣息,深化對課程內涵和情感的理解和掌握。
三、結語
總而言之,搞好小學古詩詞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教師教學的需要,更是對燦爛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展。在有效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優化創新的教學方式運用,提高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玲玲.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導學,2019(19):91.
[2]文瓊.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