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蓮花
摘 要: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探討的重要課題,即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以及促進終身發展的思維品質與技能。信息技術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在教學中應積極落實核心素養,強化學生計算思維與信息意識,對所學信息技術知識產生深刻印象并內化為學習技能,提升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對課堂教學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在此背景下需積極落實核心素養,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與計算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預期課程目標。
一、發揮學科特征,落實計算思維目標
計算思維是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教育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教育部門明確指出,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促使學生將復雜抽象的問題分解為更為簡單的問題,并在相似經驗與問題間建立聯系,同時學會忽略不相關的細節前提下正確識別重要的信息,優化分析與思考問題解決方案,最后按照步驟依次解決問題。相關研究指出,任何課程教師如果設置的情境過于枯燥單一,必然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實現預期課程目標。教師在具體授課中可適當豐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與智慧。事實上,課程每個階段均有計算思維參與,多體現在不同的重點,但大部分信息技術教師會潛意識忽略這一想法,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刻意強化學生此方面的能力,只會加重課堂教學突兀感,對此,教師可適當創設有趣的情境,引領學生參與其中。不同的學生在情境介紹中的切入點不同,不同的切入點有利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為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奠定了堅實基礎。
例如在Python教學中,教師需指導學生運用計算思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并在理解、掌握知識以及課堂實踐中強化計算思維,實現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學生在課堂互動中會提出問題?并結合現有問題尋找解決方式,必要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與學習的平臺,結合微項目與微視頻等教學素材設計Python語言程序。例如在學習算法以及程序實現相關知識時,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可提出相關問題,隨即要求學生運用算法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提供答題卡圖片并請學生深入思考該如何運用計算機獲取答題卡中的填涂信息,再運用微視頻直觀呈現抽象建模、設計算法以及編寫程序等各個步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答題卡識別任務。在上述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結合Python教學內容提出探究性與具體化問題,引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探討合作機會,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Python知識,為形成良好的計算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教學方式,樹立信息意識
現代教育指出,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主體作用,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愉悅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探究信息技術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強化學生信息意識,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情為其創造相應的條件,對此,教師可適當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潛在的信息意識,引領學生在獲取信息中學會區分信息以及信息載體,更能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中準確分析可靠真實的信息來源。
例如在學習算法程序相關知識時,信息技術教師可設置項目挑戰,即要求學生根據某超市夏季流水賬運用現有算法程序尋找超市商品關聯次數。具體要求如下:①收集超市商品交易數據并運用合適的格式進行保存;②結合算法特征選取科學合理的數據結構;③編寫程序并基于此尋找關聯次數最多的物品。信息技術教師可在學生完成挑戰項目后給予拓展項目,進一步鞏固Python教學中所涉及的算法程序編制知識。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運用項目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學生在應用算法程序時會進一步體驗數據信息特有的計算價值以及信息技術對實際生活的重要性,并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為了在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強化學生信息知識實踐能力,應結合學生學情轉變Python教學方式,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改變以往學生被動聽講的現狀。與此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換言之,在Python教學中為學生呈現計算機程序繪制操作步驟,并借助相關問題引領學生開展探究知識活動,促使學生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自主探究學習中將Python知識內化于自身學習體系當中。例如在學習函數與模塊相關知識時,為了使學生能較好地分解算法問題,可運用函數與模塊方式完成模塊化程序設計。換言之,信息技術教師可將函數比喻成產品制造中所運用的鐵錘與扳手,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使學生了解函數功能對Python程序實現發揮的重要作用。隨即教師在導入模塊中補充函數功能概念,在學生認識與學習math模塊、image模塊、random模塊時提供圖片,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編程知識簡單處理圖像。通過上述教學方式使學生充分感悟Python的學習價值以及多樣化的編程運用和數據信息,充分彰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挖掘學生思維,落實數字學習目標
高中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期,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重要階段之一,因而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拓寬學生思維深度,積極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全新的學習方式,打破以往認知結構,實現思維能力深層次發展。當前信息技術學科極力強調引入數字化學習,即學生在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中要掌握信息獲取加工、處理、管理、分享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判斷分析不同情景下信息,日益提升自身在數字化環境下的獨立思考能力與拓展批判性思維。當前數字化工具在蓬勃發展的信息技術背景下越來越多元化,如激光切割機或三維打印機,這些工具的出現無疑為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技能提供了途徑,也為形成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有效的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空間與時間的維度限制。通常信息技術學科下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主要從以下方式得以實現。例如基于搜索探究,學生在數字化環境下需獨立思考和分析,當前多元化的互聯網涌現出很多優質資源,但并非所有資源都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此時就凸顯主動搜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雖然學生在全新的環境下可迅速尋找到大量問題的答案,但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更多問題,為后續搜索探究做好鋪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會持續發現問題,此時就如果借助關鍵字搜索資料,就會發現搜索結果有一定的關聯性,由此就可從關聯信息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傳統學習方式相比,上述方式能快速搜索到準確且大容量的信息,但學生也要學會分析與判斷信息的正確性,再基于問題和任務梳理知識,最終形成專屬于自身的結論。
除此之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Python教學中強化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時,并非單純地借助信息技術教材,還需積極整合當前已有的Python教學資源,并指導學生高效完成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任務。換言之,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時需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并在引領學生應用和管理信息化學習資源時結合python知識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與任務。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與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新課程背景下需積極落實核心素養目標,從多方面優化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深入理解信息技術知識,拓展學生思維,形成良好的數字化學習意識與計算思維,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明選,張寧.基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9(1):87-93.
[2]李園園.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J].文理導航, 2020(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