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謙
摘要:語文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學科,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事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技術和實踐經驗。語文教學能夠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對其終身發展以及創新實用型人才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新 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需要迎合時代發展以順應新課改的要求而不斷變革,語文教師應對現有的問題加以分析, 找準切入點,采取可行的教學技法積極改進,以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人文主題;學習任務群;教學方式
高中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結 合教學內容來有效落實“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 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四能”(發現問題能力、提出 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達到培養、提升 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傳統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強調數學 知識的授受取向,而忽視了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獲取的主動 性與積極性, 這對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會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標中的“四基”“四能”要 求。因此,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結合新課標的 核心主旨及現代教學理論, 進行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 革,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數 學“教”“學”的質量,真正發揮出自身的“授業”“解惑”之能。 本文就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進行闡述。
一、 高中語文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作為其他學科的基礎,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知識積 累,但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上存在許多不合理和不 科學性,使得語文教育改革受到許多的限制,學生的自主思維 和學習能力無法得到良好的挖掘和開發,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高中語文教學依然停留在完成升學教育教學任務,教師仍然 成為“課堂發言人”,而學生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現階段高 中語文教學方式中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1.語文意識缺乏。高考中語文成績占據重要比分,大部 分的中學對高中語文課程設置都是圍繞高考而準備的,學 校與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學生需要配備各種 各樣的語文教輔,致使語文教學變成了以教學重難點為 主,教師越來越忽視對語文知識的應用教學,往往會抓取 某一句話而展開教學而舍棄了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同時忽 視了語文文本的賞讀,語文教學成為了“去語文化”,語文 便不再“語文”。長期以往,語文意識缺位,學生成為了選材 組材的機器,形成了生搬硬套的固定思維,往往過了這個 階段,所學知識就被拋之腦后,根本原因在于其沒有真正 轉化成學生的思維理解。
2.教學目標較為虛空。現階段的教學目標依然是停留 在文本內容和課程任務上,知識與技能過于碎片化,教師 確立教學目標時較為隨心所欲,缺乏對語文教學目標的系 統性思考與探究而“自由”確立,各節課堂“各自為政”,同 時,對生活化的語文應用較少,缺乏針對性,學生對語文知 識沒有實際應用的意識,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學,無 法對學生的個體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長期以往,限制了語 文教育的發展,不利于更好地培育語文領域的人才。
3.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目前,高中學校開設的班級數量 以及學生規模逐年增加,但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師力量卻 沒有相應比例的補充,普遍存在一個教師教學多個班級的 情況,且每個班級的學生數量都超過六十人,這使得教學 質量提升面臨更大的難度。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礎較差 的學生沒有及時得到指導而始終無法形成有效的語文知 識鏈,最終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的變革策略
數學教師應精研新課標中的“四基”“四能”要求,并掌握 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授業”“解惑”的職 業素養,通過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高效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傳 授,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能力。另外,高中數學教師 還要立足于學生的視角去看待“教”,并能主動、積極地與學 生一起進行對數學知識獲取、實踐應用的思考、討論與交流, 進而高效、準確地把握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需求、實踐 需求。 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新課標背景下逐步成為數學課程 的實踐者與開發者,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桎梏,真正立足于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需求,深度開發課程,為學生提供更 多的數學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 踐之中,為培養學生的“四能”提供保障。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變革應側重以 下幾方面:一是要在教學實踐中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 求知欲,并有機引導學生將求知欲轉化為學習動力。 二是要 在教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應用能力,進 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第三要通過教學方式的創 新來改變學生“低效”的學習方式,使之能夠逐步轉向“自主 式學習”“高效式學習”“實踐式學習”, 進而培養與提升學生 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 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變革
基于新課標、新教材的變化,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隨 之改變。
1. 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堂教學。修訂后的高中語文 課程標準從學科育人價值角度,概括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 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的學 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應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為 主。需注意的是,學科核心素養不是分開來落實的,而是交織 在一起的,以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為基礎,各有側重又綜合實 現。如在講授《荷塘月色》一課時,可將“賞荷塘美景,悟情感 變化”作為學習項目,以“體悟比喻、比擬、通感等的修辭效 果,揣摩優美的語言藝術”為語言建構與運用目標,以“厘清 作品的事物線索和感情線索”為思維發展與提升目標,以“感 受月下荷塘的畫面美和意境美”為審美鑒賞與創造目標,以 “‘月’和‘荷’兩種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意蘊”為文化傳 承與理解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逐一落實這些素養目標。
2. 以學習任務為導向的群文閱讀教學。新課標提出新的課 程結構,是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 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教學,包括“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 代文化參與”“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 用性閱讀與交流”等 18 個學習任務群。由單篇閱讀教學走向 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