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月琴
摘要:在目前教學不斷改革與推進的背景下,教學要求學生在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同時,有自己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小學數學而言,知識較為復雜抽象,教師應在課程設計中,融入能引導小學生自主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目的,以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素養,促使其得以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法;培養
前言: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知識,還應遵循全新的教學目標,培養小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于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且又復雜抽象,小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教師還需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加以新穎且多樣的方法,能夠對小學生起到引導作用,以達到教學目標,讓小學生學習質量與教學效率也可以隨之提升。
一、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學會主動發現問題
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由于理論知識邏輯性較強且復雜抽象,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小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同時,由于學生學習模式較為單一,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導致其各項能力提升緩慢,不利于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因此,數學教師應根據全新的教學要求,在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重點培養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從布置課前預習任務開始,讓小學生能夠提前對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所了解。而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教師應明確提出,讓小學生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對新知識有大概的認知。這樣不但起到培養小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其思維發展,從而主動進行思考,同時也會讓小學生后續學習更加輕松。
例如在《圓柱與圓錐》一課,本課要求小學生將圓柱與圓錐的相關概念這方面知識完全掌握。如:圓柱共有一個周圍面與兩個圓面,而圓柱的底面就是上下兩個圓面,周圍面則叫做圓柱側面,而兩個底面之間還有一定距離,稱之為圓柱的高;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教師在講解新知識前可以為小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把教材上的內容仔細閱讀,再聯系身邊常見的事物,去思考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并在此過程中,找出對本課圓柱知識不懂的問題。讓小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其實是對其學習能力的考驗,也能提升小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才能在學習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深入探究。
二、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會共同發現問題
小學數學學科對于學生而言,不僅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吃力,且極為枯燥,小學生通常比較排斥。但此階段正是打好基礎、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對于小學生后續的學習與發展有極大影響。故而,教師除了傳授數學知識外,還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一個人的力量與思路總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幫助小學生進行高效學習,聚集眾人力量解決數學問題,能讓小學生收益良多。教師可以將小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讓小學生思考他人發現問題的角度,了解自己未能發現的問題,吸取他人的優點,以強化自身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小組合作,還能讓小學生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從而對知識理解掌握的更透徹,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數據收集整理》一課,本課要求小學生對大量數據能夠進行分析整理,并根據數據相同與不同點進行分類整理。教師可以給出相關問題,如:班級中要挑選8名學生組建合唱團,但是對于身高有所要求,讓小學生可以聯系實際去發現與解決問題。教師先將小學生合理分為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而小學生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應先收集全班學生的身高,再進行數據分類與整理,部分小學生通過整理后的數據按中位數計算,也有的小學生按平均數計算,所得結果各不相同。但是挑選學生的標準應以身高人數最多為準確,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根據所收集的數據及計算方法進行討論,看看能發現什么問題。而小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發現的問題,并思考解決方法。這樣不但能培養小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鼓勵靈活運用所學,學會多元解決問題
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理論知識雖然邏輯性較強,小學生覺得學習起來稍顯吃力,但也有其獨特之處與趣味性。一個問題可能會有許多解決思路與方法,在掌握基礎知識后,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故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小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并學會多元化解決問題。可以在講解新知識后,為小學生布置相應的問題,但需注意所布置的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并鼓勵小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多元化角度去解決問題,以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還能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素養。
例如在《混合運算》一課,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小學生學會多元化解決問題。數學知識雖然復雜,但是解題方法可以靈活多變,教師可以對小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能從不同方面、角度進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在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其布置問題,如:媽媽買了1瓶牛奶13元、面包8元、礦泉水15元、水果13元、巧克力7元,如果付款100元,能找回多少零錢?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而學生從多元化角度進行思考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法:(1)100-13-8-15-13-7=44;(2)100-(13+8+15+13+7)=44;(3)100-8-15-7-13×2=44。這樣既能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將知識掌握得更扎實,也能實現培養小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數學綜合能力與素養。
總結:
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只有培養學生學會主動發現問題,從而產生創新思維,才能積極進行實踐而解決問題。故而,教師應充分發揮好自身主導作用,根據教材內容,運用課前預習、小組合作等方法,引導小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鼓勵其靈活運用所學,以多元化方法解決問題。以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與素養,促進學習質量與數學學科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澤方.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策略[J].才智,2019(27):103.
[2]吳岳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