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肖紅
摘要:伴隨小學教育體系的推進,班級管理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只有做好此項工作,才能規范學生的言行,使其成為一個擁有高尚品格的人。從實踐角度來看,這一目標并未實現,究其原因是管理方法老舊。為推進學生的良性發展,需要對管理方法進行革新。本文以“以生為本”為視角,探討如何實現靈動管理,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優化對策
前言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為確保其平穩發展,需要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然而事與愿違,很多班主任依然采用傳統方法,管理效果可想而知。為改善這一現狀,需要班主任從理論研究中汲取思路,從實踐操作中積累經驗,打造出切實有效的管理體系。本文結合筆者的自身學習和工作經驗,談談如何提高班級管理實效,旨在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一)規范行為舉止
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導致他們的性格比較獨。再加上學生缺乏自控力,這無疑會增加矛盾沖突產生的概率。在傳統管理中,班主任大多采取說教的方式。反觀學生,往往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聽不進去。班主任見狀,會有兩種選擇。一是放任自流,會導致師生離心。二是嚴厲批評,會傷及學生內心[1]。為防止局面進一步失控,有必要優化班級管理工作。通過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幫助學生糾正不良體態。
(二)塑造良好品質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若想讓學生養成良好品質,需要積極創設一個好的班級文化。在管理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顯著增加。這時,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為豐富,既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也能學會關愛他人。當學生遇到開心事后,會將這份快樂傳遞給他人。當學生遇到糟心事后,也會將苦水傾訴出來。在他人的關心下,學生逐漸走出陰霾。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塑造良好品質,這對其今后的成長至關重要。
二、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優化對策
(一)明確管理目標
第一,明確認知目標。認知是活動的推動力,如何培養成為需要思考的課題。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中體現民主,這對強化學生認知很有幫助。具體來說,在制定班級口號時,給予學生參與權與決策權。在選舉班干部時,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生既可舉薦他人,也可毛遂自薦。待名單確認后,進行民主選舉。整個過程由學生組織管理,班主任只扮演引導者角色。在建立學風時,最好是列舉具體案例,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此舉,讓學生明白什么事可為,什么事不可為。在班級內部倡導自我管理,以此補齊認知短板,鞏固道德根基。長此以往,學生的正確認知觀就會養成。
第二,明確情感目標。實踐證明,當學生需求得到滿足后,內心就會產生喜悅感和滿足感。此時,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因此,班主任要依托學生實際情況實施情感培養。利用情感要素叩開學生心扉,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2]。需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采用干癟的說教,這樣只會讓學生心生抗拒。正確做法是營造情境,引導思考,以此增強情感體驗。譬如,某學生私自帶手機,班主任知道這件事后,不要急于批評,而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經過有效溝通,了解到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為了與父母保持聯系,才會這樣做。這時,班主任要用溫柔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班主任說:“這次事出有因,老師可以理解。周五放學前,你將手機拿走。下次你想聯系父母,可以用老師的手機,千萬不要再將手機帶到學校。”采取這樣的策略,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也會主動遵守班規。
第三,明確意志目標。要想攻克一切難關,需要擁有堅強的意志力。學生的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會時常遭遇困難。如果這時學生意志薄弱,很容易會半途而廢。為避免此類事件發生,需要班主任有目的的鍛煉學生意志。譬如,班主任帶領學生跑步,以便了解每個學生的意志力狀況。當學生顯露出堅持不下的表情時,班主任要立即給學生打氣。學生受到鼓勵,會咬牙堅持。久而久之,學生的意志力就會得到強化。
第四,明確行為目標。行為是衡量學生品質優劣的主要標準,在教育部出臺的行為規范中有明文規定。因此,班主任要明確行為目標,組織相關訓練。譬如,在班級中開展運動比賽。在賽前,班主任反復強調規則,宣讀比賽宗旨。當學生出現犯規操作后,立即取消參賽資格。為進一步推動學生行為向規范化方向發展,要讓學生身兼兩重身份,既是規則的遵守者,也是比賽的監督者。隨著比賽的推進,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逐漸養成。
(二)構建和諧班風
第一,明確奮斗目標。常言道:“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幫助學生樹立奮斗目標。目標要切合實際,這樣才有達成的可能性。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可將目標進行細化。通過完成一個個小目標,以保障整體目標的實現。在目標的驅動下,學生必然會向更高層次邁進。
第二,打造特色文化。任何活動都離不開環境的支持,班級管理亦是如此。因此,班主任要打造特色班級文化,以此推動學生前行。對班級內部進行精心裝飾,不僅要張貼名言警句,還要懸掛班級主題及口號。在班級活動中插入德育內容,確保學生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形態。譬如,班主任要求學生完成一項任務,即搜集我國成就,辦一期文化專欄,以此方式為祖國母親慶生。有學生將目光聚焦在科技領域,有學生對經濟領域比較感興趣,還有學生記錄下生活點滴。只要不偏離三觀,班主任都要給予稱贊。
第三,把握輿論導向。在網絡時代下,信息獲取渠道被拓寬,傳遞速度加快。為避免不良風氣的侵襲,班主任需把握好輿論導向。除了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內心變化外,還要廣開言路,全面收集信息。待了解問題點后,班主任要立刻進行疏導。在班主任的循循誘導下,學生擁有了直面生活學習的勇氣。
(三)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班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精心設計,有效組織[3]。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確定實踐主題,圍繞主題選取內容,最后選擇適宜的開展方式。譬如,在堅持“以生為本”原則的前提下,將實踐主題定為“感悟幸福”。實踐內容涉及五個部分,分別是唱響、分享、創造、品味、把握。班主任在大屏幕上呈現不同視頻橋段,讓學生有一個初步認識。由學生自主選擇分享方式,既能是語言訴說,也能是采取唱歌、講故事的方法。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填補幸福缺陷。在深入分析下,感悟幸福。最終,向學生傳遞一個理念,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總結
班級管理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無論是制定管理目標,還是構建班級風氣、設計實踐活動,班主任都要秉持“以生為本”。在實施過程中,班主任要采取靈活策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班級學生必然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王春英,楊素.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探究[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7):79.
[2]田芳.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與實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224-225.
[3]劉念.探究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效率的提高[J].讀天下(綜合),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