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創新發展,對于當代大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高校第二課堂跟第一課堂的教育功能不同,屬于新的教育形態,具有靈活性教學點,有效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本文主要分析了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的開展措施。
關鍵詞: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
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于第一課堂教育更加重視,不管是課程教學設置、師資團隊還是教學評價體系建設都非常成熟,相對比來說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第二課堂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塑造出更加健全的人格,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高校高素質專業人才和頂尖創新人才培養要求。
一、高校中第二課堂育人方面重要作用
第二課堂的概念是針對課堂教學而言的一種教學計劃外課程,第二課堂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督促學生能夠順利就業,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專業素養,把豐富的社會資源充分應用起來,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外活動當中,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開展第二課堂并不僅僅是補充第一課堂教學內容,也不是強調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性,而是作為一個獨立和系統的教學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塑造出更加健全的人格,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水平。
1.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課堂的教學活動主要是理想信念教學、愛國主義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學、組織建設黨團、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等[1]。讓大學生擁有自尊自愛和自律自強的優秀品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很少會顧忌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第二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能夠解除到更加廣泛的橫向知識和縱向知識,強化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有效針對學科知識進行拓展和完善,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學習潛能。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受到單一教學觀念的影響,并不符合學生的智力發育要求,并且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視了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跟第一課堂相比,第二課堂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教學聯系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通過親自動手參與,提升個人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4.發展社會適應能力
學生只有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才能夠在畢業之后快速適應社會。當前高校學生對于社會發展了解不多,第二課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活動、見習實習活動等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多接觸社會,鍛煉個人能力,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教學措施
1.規范教學管理
高校領導層屬于實施教學改革的重要決策人和掌舵人,因此高校領導需要針對第二課堂育人作用加強重視,正確認知第二課堂的教學價值,具備綜合性人才培養理念,兩手同時抓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轉變教學觀念,在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規范管理,系統的規劃,認真的做好第二課堂教學安排,制定出全面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計劃[3]。在活動計劃當中包含教學內容、活動方式和教學過程,完善教學管理和評價機制。只有具備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才能夠提升高校第二課堂管理的標準化,把第二課堂教學跟高校專業課堂、思想政治課堂和人文素質類課程融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規劃,針對大學生成長規律和心理發展特點,尊重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性,科學合理的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方式,真這是那個讓第二課堂的開展做到有教學計劃、有教學目標、有教學評價、有效貫徹落實。
2.調動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在第二課堂教學中高校要結合相關政策要求,鼓勵全校教師都參與到第二課堂育人指導工作當中,針對第二課堂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配備不同的專業教師,讓教師可以把學科專業的知識教學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融合在一起[4]。例如班主任和督導員管理指導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服務當中,各個學科的專業教師在進行項目立項、項目指導和項目評審工作中,融合學生創新教育。高校要結合第一課堂教師薪資體系設置第二課堂的教學報仇,為專業教師和科研教師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并把第二課堂教學任務計入到日常工作量當中,讓教師團隊的教學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3.滿足高校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創新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換代,大學生們呈現出多元化的思想特點[5]。在第二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學生為本創新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方式。在活動當中以組建學習興趣小組和學習互助小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高校要根據社會發展對象創新人才的需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心政治,具備時政思維。高校要積極完善學生評價體系,全面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參與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第二課堂的參與度。
4.優化第二課堂的教學資源
第二課堂教育工作系統性非常強,需要具備完善的教學組織體系。高校要結合各大學校的校情來組織教學管理機構,設立專門的工作部部門負責管理第二課堂教學工作,全責分明、分工協調,這樣才能夠保障第二課堂的有序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第二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挖掘大學生的個人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浩叢,闞丹晨.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研究[J].長江叢刊,2020(26):85+94.
[2]張虹.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1):11-12.
[3]李楊,尹德軍.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為依托探索優化高校育人模式——以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為例[J].知識文庫,2018(05):43-44.
[4]霍曉偉.高校第二課堂育人模式分析探討[J].科教導刊(下旬),2017(30):22-23.
[5]侯可,張學龍,陳明長.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