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興光 王曉光 張晶晶
摘要: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深化,高校對民族地區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少數民族學生人數占比不斷提高,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高質量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促進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培養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全面的落實,如何通過教育手段與途徑促成這一目標的實現成為當前全國各高校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闡釋了黨中央對民族團結工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近些年,國家對高等教育進行不斷的改革和深化,高校對民族地區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少數民族學生人數占比不斷增加,因此做好民族學生工作,特別是民族團結工作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少數民族學生中的黨員,是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優秀代表,發揮著示范引領帶頭的作用,所以做好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發展、培養工作,對民族團結工作和高校民族學生工作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加強在婦女和少數民族中發展黨員工作,繼續做好在軍人和干部中發展黨員工作。”2017年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強調:“注重發展邊疆少數民族優秀學生黨員,在堅持標準的前提下給予傾斜政策。制定年度發展工作計劃,在上級黨組織規定的年度發展計劃控制數內發展黨員。”充分說明了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與培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政策文件的出臺,為高校做好發展、培養、管理少數民族學生黨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一、做好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發展與培養是全面推進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題中之意
1.是落實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基本要求。高校作為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教育工作根本任務的主要陣地,如何培養一批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站位高、綜合素質高的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為黨組織提供優秀的后備干部團隊,為民族地區培養符合地區實際需要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為各民族和民族地區提供繁榮發展的人才隊伍,把少數民族學生中優秀分子培養成黨組織的后備力量,為民族地區培養更多的優秀的高端人才,讓更多的優秀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帶領民族地區更好的發展,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實現各民族、民族地區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保障。
2.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有效途徑。少數民族學生是本民族地區或者民族群眾中的優秀代表,在本民族群眾中有較強的影響力,如果發揮好他們的作用,對維護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少數民族學生黨員政治覺悟高、業務能力強,能夠成為民族地區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論的最有力的宣傳員,促進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區普及,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和地區安全穩定工作。
3.是促進各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不斷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在校期間得到了政治理論、科學技術知識、工作能力等全方位的提升,在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上均高于其他大學生,這使得他們在畢業之后,成為了民族地區的后備干部的主要力量,并逐漸成長為民族地區的主要領導干部,不斷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事業、物質文明等各項事業繁榮發展和不斷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助推民族地區經濟事業發展。
4.是提升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務保障的重要措施。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園地,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和核心功能,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在少數民族學生中的先鋒模范、示范引領作用,能夠更好的促進少數民族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同時,將更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學生發展成為黨員,帶動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提高自我要求,不斷提升自己,進一步向黨組織靠攏,能夠有效提高高校對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的有效性,維護校園內部的團結穩定。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發展與培養仍然面臨組織與形式創新不足等諸多問題
1.少數民族學生在入黨問題上的認識存在不足。一是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偏遠和貧困地區,當地教育資源較少,教育水平較為落后,導致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對政治的關注度不高,對于黨的基礎知識和理論學習不足;二是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普遍具有宗教信仰,這也對少數民族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很多民族風俗習慣受宗教信仰影響較多,少數民族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宗教信仰與民族風俗的不同,導致其入黨的理想信念不堅定;三是近年來高校校園成為宗教滲透的突出領域,境外敵對勢力把少數民族學生作為思想滲透的重點對象,境外的分裂主義、恐怖主義等不良思想使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識出現偏差,導致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入黨意愿受到影響。
2.發展工作體系不健全。一是目前大多數高校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與漢族大學生黨員發展是在一起開展,但少數民族學生因基礎教育較差、入學成績較低、語言障礙、民族習慣等問題,在學習成績、人際交往、活動參與方面很難與漢族學生相比;二是高校中少數民族學生較為分散,分布在不同的院系和專業,每個基層黨組織覆蓋的群體中少數民族學生人數較少,很難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三是很多高校中沒有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部門,無法對全校少數民族學生實行統籌的管理。
3.培養體系不夠完善。一是大多數高校教師不了解事關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識和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不能有效的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二是很多高校沒有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開設專門的理論培訓,絕大多數采取少數民族與漢族大學生合班培訓機制,忽略了少數民族學生特點,缺乏針對性;三是大多數高校沒有專門的少數民族學生黨支部,缺乏對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發展、培訓和管理的統一性。
三、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推進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發展的創新舉措
大連理工大學于2018年5月恢復成立民族學生工作辦公室,主要負責全體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與幫扶、少數民族預科班建設、少數民族工作隊伍建設與學生骨干培養等工作;于2018年12月成立少數民族大學生示范黨支部,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教育、發展、培養、管理等工作。本課題以民族學生工作辦公室和少數民族大學生示范黨支部為依托開展研究。
(一)構建“360度”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發展體系
一是入黨前,健全入黨啟蒙教育。充分利用少數民族新生入學教育環節,開展專門針對少數民族大學新生的入黨啟蒙教育工作,結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黨的理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培訓。
二是入黨時,健全黨員發展機制。依托少數民族大學生示范黨支部,統一開展發展、培養、管理等工作;堅持發展名額單列,每年拿出固定的名額發展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制定符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特點的發展標準,在發展過程中,堅持政治站位、理想信念、理論水平等標準的同時,適當放寬學業等條件。
三是入黨后,健全黨員培養模式。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特點,完善教材、課程內容,提高黨員培訓的針對性;加強民族學生工作隊伍建設,提升參與日常民族學生工作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打造政治立場堅定、理論水平高、專職業務精,擁有責任擔當精神的民族學生工作隊伍,面向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二)構建“五大平臺”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培養體系
以培育新時代優秀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為目標,依托少數民族大學生示范黨支部為載體,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核心,緊抓少數民族大學生特點,構建以理論培訓、實踐教育、困難幫扶、榜樣引領、能力提升五個平臺為主要內容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新型培養模式,引導更多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向黨組織靠攏。
一是構建理論培訓平臺。以專題學習、集中培訓等形式,通過開設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民族歷史文化、形勢政治理論課等課程,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紅色基因教育。
二是構建實踐教育平臺。通過開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實踐、少數民族校友訪談、紅色主題教育實踐等活動,強化主題實踐教育活動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構建朋輩幫扶平臺。通過指導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針對其他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等活動,進行生活幫扶,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進行學業幫扶,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成績進步;進行就業幫扶,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提升就業技能、提前做好人生規劃。
四是構建榜樣引領平臺。通過開展“民族之星”評選、少數民族大學生優秀代表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大力宣傳少數民族學生優秀典型事跡,引導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以優秀少數民族學生為榜樣不斷努力,提高學生的奮斗意識。
五是構建能力提升平臺。組建民族學生社團組織,將學生干部培養融入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以學生組織為依托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引導他們中優秀的學生干部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同時將學生組織作為鍛煉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的平臺,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新華網,2017-10-27
[2]盧文薈.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入黨發展存在問題及優化路徑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5-9
[3]鞏晶騏.內外聯動視域下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培養路徑——基于"三面幫輔"模式的探索[J].學理論,2019(11):108-109
[4]朱靜娜,馬愛杰.論民族高校培養少數民族學生黨員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世紀橋,2017(03):60-61
基金項目:2019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2019GXDJ-ZD006),項目名稱《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發展現狀及培養模式探析——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
作者簡介:刁興光,男,遼寧鞍山人,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民族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學生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