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勤艷 陰冠雷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需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隨著網絡的普及,新媒體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也給大學生的思想和認知方式帶來影響。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傳統文化塑造的民族性格對戰勝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極大增強了國人的文化自信。本文結合新媒體和壯族文化,探究將二者與思政教育結合的路徑,實現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的目的。
關鍵詞:新媒體 壯族文化 思政教育 模式創新
1 相關概念
新媒體又稱數字媒體,是建立在計算機信息處理和互聯網上的媒體形態,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新媒體被稱為“第五媒體”。
壯族文化是壯族人民創造的具有壯族特色的地域文化,本文探討的是與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適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文化。
思政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文探討的是大學生思政教育。
2 運用新媒體將壯族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現狀
截至2020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達3.81億,將互聯網和新媒體運用到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時機已然成熟。廣西各高校壯族學生占很大比例,也是將壯族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利條件。然而廣西各高校通過互聯網進行思政教育的機制、手段、成效等良莠不齊,將壯族文化融入的更是少見。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由于以下兩個問題:
(1)壯族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問題。首先是低級形態、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壯族文化自身不足;其次是部分高校過度重視技能和專業知識,忽略了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質;第三是教育手段不豐富,使壯族文化無法吸引學生;最后是受外電子產品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大學生們對壯族文化的認識不足。
(2)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問題。首先是部分高校的錯誤認識,認為新媒體會引起大學生注意力轉移;其次是運用新媒體只是偶爾為之,未形成常態機制;第三是由于新媒體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點導致的宣傳內容過于片面化、膚淺化,對民族文化的內涵沒有深入發掘;最后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觀念滯后、對新媒體特點了解不足。
3 運用新媒體將壯族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結合的路徑
(1)頂層設計。各高校應提高認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運用新媒體使壯族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以文化建設為重點,樹立強化文化自信。同時健全相關機制,如制定相關政策、對做出積極貢獻的教師給予獎勵。
(2)轉變態度。運用新媒體手段進行思政教育,不僅能夠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實效的提高,更是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創新的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都應認識到新媒體與傳統教育方式的差異,把鉆研如何運用新媒體使壯族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結合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3)正確使用。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是新媒體的特征,需要我們正確使用傳播載體。所以要了解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習慣,對各類平臺的喜好程度,希望看到哪些內容,教育信息的呈現形式等,再把新媒體和壯族文化有機結合,做到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最大限度地發揮新媒體育人的優勢。
(4)適當加工。大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因此要對壯族文化進行加工整合。例如整體把握壯族文化的發展脈絡,將內隱文化資源(如道德規范、家庭習俗)和外顯文化資源(如銅鼓、壯錦)的聯系用新時代教育理念打通,使新媒體傳播的壯族文化兼備歷史繼承和現代氣息,又形成牢固的知識體系。
(5)隊伍建設。教師的示范作用和水平往往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使用新媒體將壯族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建設一支綜合素質強的教師隊伍,他們既能熟練使用計算機、智能手機以及微信、微博等傳播載體,又要對壯族文化有足夠的掌握,還要熟悉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習慣。
4 結語
新媒體技術為大學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傳統文化優越性正日益受到年青一代的重視。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廣西高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模式上有所創新,就必須重視新媒體和傳統文化的作用。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會使大學生思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基金項目:
1.2020年廣西高等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壯族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踐探究”(2020SZ105)。
2.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8年校級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立項“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探究——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GYB201820)。
3.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教科研項目“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策略探究”(2020KY71002)。
4.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立項“民族地區本土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探析——以崇左市為例”(JGYB201915)。
參考文獻:
[1] 徐繼燕.新媒體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9).
[2] 沈震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新媒體新技術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7(3).
[3] 王雙群.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創新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
[4] 張存凱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