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雁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讓德育工作尤其是家校共育工作經受新的沖擊,面臨新的考驗。疫情既是危機也是契機,班主任作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責任人,在后疫情時代該如何化危為機,順勢而為?筆者認為,班主任應結合疫情期間家校合作面臨的新挑戰,進一步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思路,構建家校合作的新方式,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從而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思考與探索
庚子鼠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基本格局,學生居家抗“疫”,在線學習,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在“停課不停學”的背景下,家庭變成臨時學校,家長成為助教,家庭教育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疫情期間的教育運轉方式,再一次告訴我們家校合作意義重大,潛在空間巨大。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迎來“后疫情時代”,學生的學習從線上回歸到學校,家校共育的新挑戰也隨之而來,家校矛盾也呈現突出之勢,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家長“退群”現象。后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工作?筆者于學生家長中開展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居家學習期間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并在家校共育工作上開展新的探索,拓寬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德育成效,為學生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疫情期間家校共育的調查與分析
疫情期間,筆者利用問卷星平臺開展了“家校共育問卷調查(家長)”,調查對象是三年級8個班344名家長,參與的家長人數為319,占學生家長總人數92.7%,從人數看,抽取樣本具有代表性。調查內容、結果與分析如下:
1.疫情防控期間,你和孩子班主任的溝通主要圍繞什么內容?請選擇1-2項。
調查結果如下表1所示:
分析:數據反映,疫情防控期間家校溝通的內容主要圍繞健康上報和作業完成情況。由此,可以看出家校合作的內容單一,在網上學習方法和課外拓展教育的內容上,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指導,沒有延伸知識的跨度。對此,我們需豐富家校共育的內容,超越學生的學業學習,涵蓋學生的品德發展。
2.居家學習期間您最關注孩子的哪些方面?請選擇1-2項。調查結果如下表2所示:
分析:數據反映,疫情防控期間家長最關注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且兩者的比例不相伯仲。由此告訴我們,大部分家長的教育觀念仍停留在重學習成績,輕行為習慣和養成教育的階段,沒有充分意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應努力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讓家長和學校都朝著共同的育人目標前進。
3.居家學習這段時間,你和孩子的親子關系怎么樣?請選擇1項。調查結果如下表3所示:
分析:數據反映,親子關系不太好的占據比例最大。其告訴我們,在疫情居家學習期間,家庭的親子關系較為緊張,這需要我們思考緊張背后的原因,并尋求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的方式方法。
4.疫情期間,你和孩子的矛盾點多在?請選擇1-2項。調查結果如下表4所示:
分析,數據反映,疫情期間父母與孩子親子矛盾主要集中在學習和電子產品的使用上。從中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網課學習的督促以及對電子產品的管控比較無力,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從而容易引發親子矛盾。指導家長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和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是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的重點內容。
二、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的策略
進入“后疫情時代”,我們在復盤疫情期間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時,必須正視疫情期間家校共育暴露的問題,并對其進行科學“修復”。依據上面的調查結果與分析,筆者在家校共育工作上指導班主任開展了新一輪的探索, 以期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平穩度過這段特殊時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拓展教育內容,讓家校合作更全面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此次戰“疫”一線工作人員的表現深刻印證了“德”的意義與價值,揭示了新時期加強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在后疫情時代,學校和家長都應打破狹隘的學科知識教育,拓展教育內容,以生命教育、責任意識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自覺用好抗擊疫情這本深刻而又豐富的人生教科書,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因此,在學校主題班會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班主任應攜手家長共同開展德育教育,拓寬德育時間和空間。如,在生命教育上,指導家長通過觀看視頻或閱讀繪本的方式讓學生知道生命的緣來;通過種植物、飼養小動物等活動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成長;通過了解因感染新冠肺炎而逝世的醫生和患者,讓學生懂得生命的脆弱;通過學習抗疫的英雄人物精神,讓學生明確生命的價值。如,在愛國主義教育上,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我和我的祖國》《戰狼2》和《八佰》等愛國主義電影;又如,在責任意識教育上,了解鐘南山、李蘭娟以及90后醫護人員抗疫背后的故事,并幫學生錄制一段主題為《特殊時期,我能做什么》的視頻。通過課外豐富多彩的家庭德育教育,增強家長育人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
(二)開設家長講堂,讓教育理念更貼近
從調查4可知,居家學習期間,除了身體健康外,家長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情況。后疫情時代,學生返校復學,家長的焦慮大多是來自學習成績不理想,而這種焦慮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可見,在后疫情時代,家校共育也不能停留在淺層次的情感方面,而是家校雙方應有深度思想碰撞,從而讓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逐步達成一致。
因此,為了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合伙人”,我們開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長講堂”。線上:依托微信平臺,推送學校組織的活動,課程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情況等,讓家長了解學校的育人要求;分享家庭教育講座的微視頻,如,《孩子問題的根源在于大人》《做智慧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等,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組織“網絡吐槽大會”,引導家長們齊聚“云端”吐槽,讓家長們發現,他們不是一個人存在困惑與無助,打消家長疑慮,并樹立解決問題的信心。線下:開展家長沙龍活動,邀請優秀學生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讓家長們看清自身問題,意識到家庭教育不應單純聚焦在學習成績上,而應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同時,聚焦問題家庭和問題學生,并依托心理教師,對家庭提供心理健康咨詢,對學生心理問題給予指導;定期設立家長開放日,讓家長進校園、進課堂,共同參與學校或班級的有關活動,了解學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家長講堂”統一家長的教育思想,為其提供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把家長變為學校教育的真正“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