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文
摘 要: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學科,作文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可謂缺一不可。而在一系列的教學內容當中,作文是重點也是難點所在,要想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就需要創新教學方法,特別是對農村小學生而言,更需要尋找能夠豐富其素材累積、提高其興趣和積極性的措施。本文中,筆者就將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論述,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教育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創新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是很多學生學習過程中頗為薄弱的一環,很多學生在面對教師所布置的作文方面的作業常常無從下筆、不知所措,最終交上的作文很有可能出現千篇一律、甚至照搬照抄的情況。即便他們生活在農村,擁有很多生活在城市當中的學生所無法感觸的體驗和經歷,但是卻對這樣的素材熟視無睹、置若罔聞,仍然覺得自己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所以很多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情況,優化教學、改進思路,顯得十分必要。
1 在生活中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觀察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寫作的源泉同樣也在于生活,任何文章都是對生活的折射,所以無論如何不能將作文教學局限在課堂上,而是要讓他們走出課堂、不局限于課堂,從更廣闊的世界里搜集和挖掘素材,將自己身邊發生的真人真事,這樣的內容就會飽滿而真實,感情就屬于真情流露,也更容易感動閱讀作文的老師和其他同學。比如在下雨過程中,讓學生們打著雨傘站在細雨微風當中,感受雨落到大地上的景象,感受莊稼、山林以及小溪的變化,觀察偶爾在雨中勞作的人們是怎樣的工作狀態——事后,再讓學生們用筆記錄自己所觀察到的一切,他們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沒有內容可講了。
2 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農村生活,不斷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需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收集和網羅素材,讓學生產生能夠主動分析素材、識別素材和選擇素材的技能,只有學生自己經歷的事情多了、親眼所見和親耳所聽到的信息多了,用于作文的素材也會相應的多起來。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熟悉的農村生活當中尋找和捕捉素材,生成新的寫作靈感。
3 豐富課外閱讀,豐富語言儲備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小學生能夠進行作文的重要素材來源。通過閱讀,農村的小學生可以接觸到很多自己此前不曾觸碰的人和事,學習很多此前不曾接觸到的知識點,這樣不僅豐富了他們的語言、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經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也接觸到了很多新奇有趣、更有深意的字詞語句。但為了能夠讓他們將這些所學有所用,就需要展示的舞臺和契機,比如利用晨讀和其它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們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分享幾本好書或自己的心得體會等。如此,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等于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在他們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同時,課外閱讀的熱情也被激發起來,更為后續的作文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 提倡個性,鼓勵學生釋放想象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有這樣的要求:要鼓勵學生去寫想象當中的事物。在這樣一個倡導個性的時代,任何傳統的、落后的教學辦法都會泯滅學生的個性、創造力以及積極性,但是相同的作文里出現相同的“我”顯然是不正確的、更沒有意義。事實上,小學生所處的年紀,想象力已經開始萌發,他們常常會用幻想的操作方式,來表達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事件出現的過程,鼓勵學生想象,更有助于激發學生作文當中的“生動性”。
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想象,不僅有助于開闊視野,而且還能不斷豐富他們的寫作內容,讓他們筆下的文字更加活潑、立意更加深遠;而且此舉還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意識、陶冶其性情。否則即便是一個非常有趣、有新意的題材,沒有好的構思,作文還是不會吸引人。
所以說,適當的想象要比單純的記敘語言更有優勢,更能吸引人關注,也能讓小學生自己描寫的世界呈現出更為廣闊的維度。
5 堅持寫日記
要讓小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無需限定內容和題材,只要是小學生看到的、能夠聽到的,都是可以寫的,任何喜怒哀樂的故事都可以被無拘無束的表達。比如進行一次大掃除、做一次農活、參加一次活動等都有可能產生一定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記錄下這些真實的感受,并用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6 參與習作評改,增強寫作信心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對小學生的作文情況做出正確的評價,特別是要加強對于鼓勵和表揚的使用,如此可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其寫作的積極性和動力。
因此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亮眼的用詞都應該予以夸獎、進行鼓勵、不吝贊賞。在具體給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分時,不能始終沿用冰冷的“尺子”,而是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評價和針對性的衡量。而且在實際展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評,這也是能夠進行相互鼓勵、提高學生自信心的辦法,讓學生意識到努力就會有收獲,哪怕是看起來非常有難度的作文。
教師可以定期為學生“播報”優秀的作文片段,展示精彩的段落和語句,并在教室內布置“作文角”,將這些優秀的內容進行展示。凡是出現在作文角當中的作文,必然會在學生當中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學生由此都會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想讓自己的作文也出現在“作文角”當中,會打消過往對作文的焦慮,相信自己也能寫出來好作文。
7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長道路上繞不開的話題。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們對于寫作的興趣,要不斷激發其寫作的熱情,讓他們也能發自真心的熱愛寫作、關注寫作。
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使用的工具和表達語言要盡可能貼近農村孩子們的心靈;
其次,讓學生描寫盡可能貼近自己生活的畫面、景象;
最后,要和學生融為一體,而不是構建一種高高在上的老師姿態。畢竟學生只要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地去觀察生活當中的一切,做好每一件事,記錄好每一次體驗。
8 鼓勵學生講真話、訴真情
很多小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習慣于靠拼湊的方式,來完成一篇作文,所以最終呈現的作文沒有感情、毫無邏輯。因此在實際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說真話、講真事,表露真性情。
所以一旦學生表達出真摯的情感,說出有特色的話時,教師應加大對其的表揚力度,讓學生意識到“真”值的被贊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學生養成一種習慣,只想在作文當中表達“好”的元素,這固然是一種“好”的選擇,但是學生也需要意識到的是,生活當中不僅有真善美,也有無法避開的丑惡,盡管每個人都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但是不如人意的細節總歸是存在的,比如鄰里之間的矛盾、比如父母之間的吵架、比如同學們之間的誤會與矛盾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真善美,也可以引導他們揭露自己所看到的不平和惡意,要敢于表達自己的感觸和思想,懂得實話實說,如此作文才不會蒼白無力。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并非易事,尤其是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嘗試放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符合農村環境和資源優勢的作文教學辦法,不斷總結經驗,尋找新的辦法,見證農村的小學生們也能創作出高質量的作文。
參考文獻:
[1] 龔曼.新時期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探討[J].孩子天地,2016,000(036):64-65.
[2] 朱彩霞.新時期農村中學語文情境式作文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012(005):60.
[3] 張海燕.關于新時期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思考[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00(039):1.
[4] 梁麗.新時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困境與策略探究[J].文淵(中學版),2019,000(001):423.
[5] 甘家英.新時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研究[J].學苑教育,2020,000(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