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摘要】百年教育,樹人為本,樹人即是立德。縱觀國內外不少知名高校,都將德育列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的蘇州大學,始終將“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校訓精神作為育人指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這是對學校教育的發展作出重要的指示,指明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立德樹人。這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德育;滲透
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又應該如何根據學生在體育課中表現出的思想、情感、行為和意志,采取簡單有效的方法,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遵循的途徑有四條
(一)利用體育課課堂常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常規是每一節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貫徹課堂常規,就是向學生進行組織紀律和服裝穿著等教育過程。任課教師應嚴格執行課堂常規,每節課做好學生出席人數的登記,加強組織紀律性,保證一節課的正常進行。在執行教學常規的過程,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熱身運動,在學生喜于接受的氛圍中,滲透每課必練(力量,柔韌性為主)。在這個過程,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穿著整齊,精神氣十足,樹立陽光健康的榜樣。教師適時對遵守課堂常規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對違反課常規的學生可以課后進行談話。通過執行課堂常規,樹立學生良好道德意識,養成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
(二)利用教材的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內容,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把品德教育滲透到教育中。例如,1.利用各類小組合作游戲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2.體操和跳躍項目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3.籃球等球類項目來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4.舞蹈類項目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體育課所采用的各種游戲教材,不僅能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所以,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低年級以有趣簡單的合作類游戲為主,如,迎面傳球接力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共同協作完成課堂任務的良好習慣;中年級的學生以團隊合作類的游戲為主,如,個人背摔游戲,即是充分信任隊友會在后面接著你,你大膽地直立往后倒。高年級以意志品德訓練為主,如,平板撐計算小組堅持最長的時間游戲。
(三)利用體育課的組織教法進行德育滲透
正確地選擇和運用組織教法,對學生進行德育十分重要。一個優秀的體育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練習時的心理活動,通過學生的肢體運動了解他們的內心,并利用教學手段的組織教法對課堂上的學生進行教育。如,通過倒數十秒集合的方式,培養學生一切行動聽哨音,要求動作迅速整齊集合,養成嚴格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在收拾場地器材時,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如,籃球、排球不許用腳踢,乒乓球拍不能扔等等。教學生在收拾器材時小心輕放,從課堂教學的每個微小環節入手,抓住一切可以把握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美德。
(四)結合突發事件進行教育
體育課和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在露天,溫度高,氣溫高很容易造成體溫高,這是造成打架最大的誘因,所謂“頭腦發熱”就是這個道理。發生打架事件的同時,也是學生內心真實思想和內心世界活動的真實反映。
二、在體育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體態暗示法
體態暗示是指教師用眼神,臉部表情或手勢動作來制止學生的小動作,是體育教學中運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在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讓這類個別學生心悅誠服。體態暗示法對學生進行提醒或制止的效果,要比在學生面前當眾批評某個同學的教育效果更好。又如,當學生跳山頭產生恐懼心理時,會避開教師的眼光,躲在其他同學的背后。此時,作為體育教師,可以有意向學生點點頭,暗示教師就在你旁邊,會好好地保護你,示意不要怕、大膽跳,能使學生倍受鼓舞、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二)實踐體驗法
體育課與其它學科最大的區別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學生可以在運動中得到很好的滿足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可以在耐久跑的實踐中磨練意志品質,還可以在短跑項目中展示自己速度和力量美,還可以在韻律操作和各類健美操中展示柔韌美,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團隊比賽項目,這是體育教學區別于其它學科的顯著特征。教師應結合體育教學特點,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德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例如,當了解到某班學生集體榮譽感不強,不關心集體,不愿意參加班級的各類團體活動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意組織小組競爭活動游戲,使學生們在激烈的比賽中體會到,自己只是小組中的一個成員,如果不與小組成員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是很難跟其他人競爭的,團結才是取勝的法寶,任何個人英雄主義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斷增強集體榮譽感,才能在班級的小團隊中真實實現自我。這種實踐體驗的教育方法比起單純的說教效果來得更明顯。
(三)榜樣示范法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一個充滿陽光正能量的良好形象,優雅的言談舉止行為的教師,不僅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還為學生塑造了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的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技能的學習,還直接影響和感染了學生,促使學生形成了一個良好品質,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四)激勵法
激勵法是各科教學中經常采用一種教學手段。體育教學有著各種球類比賽、田徑項目、達標測驗,存在著激烈的競爭。有競爭就會有勝負,教師運用激勵法時,首先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暫時的勝負,不能一味地追求勝利而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部分學生看見自己一方快輸了的時候就會對著對方喝倒彩,面對這種情況,可以在比賽結束后向學生分享一個發生在西班牙塔布里亞公路自行車賽上感人的一個小故事:32歲的國手埃斯特班在距離終點僅300米時爆胎,他扛著自行車沖向終點,而緊隨其后的對手納瓦羅放棄超越,緊隨埃斯特班之后沖過終點。而賽后的納瓦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終點前超越爆胎的埃斯特班是不道德的行為。納瓦羅的紳士風度一度讓全世界的網友點贊,他的這種行為完美地詮釋了體育精神。
(五)正面教育法
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最好的德育。體育課上發生打架,很多的時候,聽到學生打架的原因都是“老師,他罵我父母……”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處理?筆者告訴學生:“同學們,動手打人容易傷人,說粗口罵人也是會讓對方受傷的。你們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受傷了,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會心疼。假如你把別人打傷了,要負責任幫別人醫好,因為是你動手先打別人,所以,無論是你傷或是他傷,作父母的都是既心疼,又要付出金錢上的損失,嚴重的還要負法律責任。肌膚之傷和心靈之傷都是傷害,萬萬不可為。”接著,筆者通過行為規范教育主題班會,讓學生們懂得知禮儀、明是非,樹立友愛精神,并加強道德與法治的意識。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校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大項。只有意識到了德育在體育課堂的重要性,才能發揮體育課堂德育的更大貢獻,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向上、充滿正能量的陽光少年。
參考文獻:
[1]王廣云.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0(53):154-155.
[2]徐志忠.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科學與財富,2012(10):87.
[3]包向東.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5(86):106-107.
責任編輯?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