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本教材一年級《語文園地》中出現的新欄目,板塊內容直接指向課外閱讀。筆者在實踐中通過校內分階段分體裁教學,家庭中共互動齊分享實踐,媒介中多層次多途徑展示三種策略的實施,推進該板塊在教學中的落實。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8-064-02
【本文著錄格式】梁嘉穎.三措并舉,共啟兒童閱讀路——部編版“和大人一起讀”板塊實施策略[J].課外語文,2021,20(18):64-65.
“和大人一起讀”是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一年級《語文園地》中的一個新的欄目。板塊內容直接指向課外閱讀,意圖將課外閱讀更多地向課內延伸,突出教師的指導性,體現教材對低年段兒童起步閱讀的啟發性和指導性作用。
在欄目實施選擇的對象上,盡管有不少學者認為在“大人”的選擇上可以是寬泛的,但就本質而言,“和大人一起讀”中的大人,多指兒童的父母。我們更多地傾向于親子共讀,是因為在家庭環境中更能保證兒童有持續的閱讀氛圍,而且親子共讀對親子關系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昂痛笕艘黄鹱x”中的大人指向父母,并不是說在教材之內給學生家長增加的生活負擔,而是在調動校內教師的資源,讓學校和家庭協作,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兒童閱讀啟蒙計劃。作為一個幼小閱讀銜接的轉折點,教師作為重要成員,在這個環節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分階段分體裁教學,傳授閱讀方法
以一年級上冊為例,教材當中的“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共編選了8篇課外閱讀選文,選文難度適中,文段容量合適。在教學過程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為課內學習的閱讀技能作拓展鋪墊,讓閱讀技巧真正落實到實踐當中。
(一)讀圖表演,初拾樂趣
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讀”的板塊中,有一篇是全文沒有拼音標注的,那就是在學習拼音單元前的童話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隨著新教材的使用和調整,編者把原來第一單元中“和大人一起讀”的《小兔子乖乖》改成了《小白兔和小灰兔》。新選入的文段文字內容更豐富,相對原來的文字內容,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更需要大人的“扶”;其次,作為學生比較陌生的童話故事的出現,比起熟悉的兒歌,故事情節更具吸引力,更能激發起學生對于“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閱讀興趣。
本篇童話故事是學生入學接觸的第一篇童話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出示童話故事中的圖,引導學生讀圖講故事,以圖片牽引出故事中的文字。圖文結合理解后,學生再初次嘗試跟老師讀,讀懂故事后再來學習表演讀的方法。通過觀察圖片中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動作和表情,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有滋有味地表演讀故事,再回家作為小老師,教一教家人進行表演讀,感受這樣朗讀的樂趣。對于學生初次接觸“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來說,收獲應該是很大的,也極大地增添了孩子對于閱讀的樂趣。
(二)拍手輪讀,共享樂趣
學習拼音單元后,學生會接觸到不同形式的兒歌、童謠。童謠和兒歌押韻,句式簡短,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貼切,也容易記憶和傳誦,深受學生的喜愛。
一年級上冊學習完拼音單元后接觸的《剪窗花》和最后一單元的《春節童謠》,雖均為童謠的體裁,但由于處于不同單元的編排,因而教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童謠類的選文我們可以采取“情境再現”的方式組織教學。通過再現情境,引導學生迅速融入學習情境,如《剪窗花》教學中出示窗花的圖案,《春節童謠》教學中呈現過春節的視頻、春節的對聯,都可以提升學生對選文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剪窗花》編排在初識部分拼音單元后,因而本選文的教學還帶著鞏固部分拼音學習和鼓勵學生嘗試使用拼音工具的意圖。而《春節童謠》則更多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時的特色場景,了解春節的傳統習俗。
在教學過程中,順應童謠節奏的需要,我們采取拍手讀、輪流讀的方式,讓學生更能感受童謠富有節奏的音韻美,以提升學生在朗讀中的語感。
一年級上冊《誰會飛》和一年級下冊《孫悟空打妖怪》同為兒歌體裁,編排在不同的學期,同樣需要教師體會編者意圖,遷移課內所學。《誰會飛》為問答兒歌,與第六單元中所學《比尾巴》相似,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誰會飛》作為問答輪讀的形式再次出現,鞏固了學生對于同類選文的朗讀方法的認識。《孫悟空打妖怪》作為下冊出現的兒歌,切合學生對于《西游記》這本名著中人物的了解,讀起來新穎有趣。學生在掌握了拍手讀和輪流讀還有表演讀的基礎上,往往還能創編出很多有意思的讀法,有無盡的樂趣。
(三)分角朗讀,讀出趣味
“和大人一起讀”板塊中選入篇目最多的應該就是童話和兒童故事。童話和兒童故事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人物,人物之間的對話是我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貼近故事中的人物,體會人物的經歷,比如兒童故事《胖乎乎的小手》,在教授時,教師通過問題啟發的形式,如:你的小手能為家人做些什么?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更容易回憶起生活情境。在朗讀的過程中學著分開角色來朗讀故事,請不同的小伙伴讀不一樣的角色,回家之后,學生又邀請家里人進行分角色朗讀,讓朗讀融入家庭的生活氣息。同時也訓練了課內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的要求。又如《小松鼠找花生》《猴子撈月亮》這樣的科學童話,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借助拼音朗讀選文,感受科學童話的魅力。在與學校同學、老師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也獲取了故事中的科學知識。再在家中進行分角色朗讀時,實際上學生更多的是在享受和家人共讀的樂趣。
二、共互動齊分享實踐,收獲閱讀樂趣
教師除了在學校內給孩子傳授和大人一起讀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和家長之間的相互配合?!昂痛笕艘黄鹱x”這一欄目的設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家長的“閱讀陪伴”提出了要求。親子閱讀的階段中,孩子4—7歲是共讀互動期,主要通過評價等手段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傾聽習慣,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一年級的孩子需要家長有質量的陪伴,而不是僅僅等到孩子自己上學能認字念書了,就完全放手讓孩子獨立閱讀。
美國閱讀研究和推廣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指出:每天的親子共讀能夠使孩子與父母與閱讀之間產生愉悅的情感聯結。親子共讀是愉悅的,為了讓欄目的設置發揮最大的作用,讓更多的家庭能實現這樣的親子共讀,教師要給家長搭建不同的互動分享平臺,甚至給家長提供培訓。
利用新生家長會的契機介紹欄目的意義和作用,更新家長的親子閱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家校同步學習課程,引導家長了解孩子已學習的朗讀方法,以便家長更好地配合完成課后任務;活動過程中進行親子閱讀策略的宣講,指導家長學習如“預測”“聯想”等閱讀策略,給家長提供有效的指導方法;運用閱讀記錄表和閱讀打卡的方式記錄家長和孩子親子閱讀的過程;通過班級平臺,分享交流閱讀的心得和體會,共同分享閱讀給孩子帶來的變化。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舉辦班級和大人一起讀交流會,邀請故事媽媽、故事爸爸進課堂,展現孩子在家親子閱讀的場景。給更多的家庭分享共讀的經驗,讓更多的家長和家庭收獲親子共讀的閱讀樂趣。
在家庭共讀的過程中,不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惑,這時需要教師啟動個別指導模式,更多地針對班級中不同家庭的情況,及時給家長提供解決閱讀問題的方案,做到關注每個孩子的閱讀成長。
三、多途徑多層次展示,提升閱讀興趣
為了鼓勵孩子參與“和大人一起讀”,給更多的家長推廣“和大人一起讀”的實踐意義和價值,我們更多需要為家長和孩子們的“一起讀”提供更多展示成果的機會。
(一)“一起讀”美文美圖
提倡家長拍攝和上傳跟孩子一同親子共讀的照片到班級群中,配上簡單的文字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注意收集這樣的素材,定期利用美篇的方式編輯好,通過網絡宣傳的方式跟大家分享。
(二)“一起讀”趣味瞬間
通過閱讀打卡或者釘釘家校本的功能收集“和大人一起讀”的朗讀視頻,利用短視頻發揮新作用。將朗讀視頻在班級中分享,可以提升孩子的朗讀興趣;將朗讀視頻在家長宣傳會中分享,可以引發更多家長嘗試的欲望;將朗讀視頻分享給個別有需要的家長,能夠指導他們更好地實踐。
(三)“一起讀”班級文化廊
閱讀需要氛圍,創設班級閱讀文化,布置班級的“一起讀”文化廊,定期更換每期共讀好的孩子的閱讀記錄卡、共讀親子照片,給做得好的家庭以激勵作用,也給需要更加重視的家庭以榜樣的力量。
(四)“一起讀”分享盛典
可以定期召開班級“一起讀”總結分享會,給表現優異的家庭頒發“書香家庭”的證書,分享“一起讀”的故事。除了分享課內學習的篇目,也可以給大家分享課外閱讀的快樂,拓寬孩子們的閱讀視野。
“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設定,寄寓了國家對于民族閱讀從小抓起的殷切厚望,回應了國家“全民閱讀”的總體部署。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發展,對于親子閱讀,書香家庭的建設,更多地期待從這個欄目開始,從一年級抓起?!昂痛笕艘黄鹱x”板塊的實施還有很多不同的實踐方式,或許我們還會從堅持不懈地努力中探索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鄭宇.和大人一起讀:讓孩子在快樂閱讀中悄然成長[J].小學語文,2016(11).
[2]林曉真.部編本小學語文低年段課外閱讀板塊教學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9.
[3]彭忍冬.用好教材新欄目,開創閱讀新天地——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和大人一起讀”[J].小學語文,2016(1).
[4]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梁嘉穎,女,1993年生,廣東中山人,本科,小學二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