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華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價值,通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積累相關的經驗。本文先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接著闡述陶行知生活教育對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小學語文;意義;策略
優秀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拓寬學習的空間,也能夠進一步加強主觀層面的體驗,讓學生通過對實際生活的體驗,完善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應用,也能夠讓學生更加關注生命的價值,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從而優化語文教育教學。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1939年,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生活教育主要是在生活當中來實施一系列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主要是包括了三個層面,“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其中生活即教育,主要是結合實際生活來對教育進行改造,為教育明確發展的方向。社會學校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生活的這個大環境,來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并以開放的形式來拓寬學校所存在的局限性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在真實的環境當中習得更多知識內容。教學做合一主要是以做為中心,更加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改變傳統單向灌輸的教育教學方式,強化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構建知識體系。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意義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積累生活經驗
語文基礎事實上是來源于生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應用中要注重為學生創設更加真實的生活化的情境,這就需要在教育教學中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并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可以為學生創設實際生活當中的一些場景,對于生活場景的創作,要強調其生動性與趣味性,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具備仔細觀察的習慣,積累實際生活當中的一些經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在深層次挖掘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生活化的情景進行塑造,改造以往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學氛圍,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時,要注重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以此更好的完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相關知識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昔日圓明園的輝煌,讓學生具備民族自豪感。在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播放圓明園的視頻資料,帶領學生參觀圓明園的建筑,通過為學生創設如此的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也可以讓學生發表自己對圓明園的感受,并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圓明園的建筑,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領略其中的美,并欣賞圓明園的輝煌。在整個的教學過程當中,通過為學生塑造這樣的情景,可以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學效果。
(二)設置生活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育教學中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要能夠融入學生的生活氣息,以此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是按照教材來選擇教育教學內容,這就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可以面向社會、面向責任、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豐富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能夠彌補以往課程教學資源本身的不足,也能夠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知識的學習當中。具備生活氣息的知識內容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也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融入到知識學習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口目耳》的識字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生字內容,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擺脫傳統教材內容的束縛,真正的面向學生的生活,可以借助網絡為學生搜集人體器官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猜測人體的器官,接著識生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為學生提出如下的問題:這些器官可以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呢,有的學生會聯想到足可以走路,可以帶我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有的學生說口可以幫助我們吃各種各色的美食,通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際效率,也能夠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內容。
(三)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提升主觀能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到知識學習的興趣,要改變以往傳統局限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形式,可以為學生開展一些科學實踐活動,將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能夠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學效率,這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教學做合一的觀念是相符的。通過實踐性教學的開展能夠引導學生親自體驗,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可以為學生安排字音、字形、寫作等相關的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錢學森》的相關知識內容時,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為學生下載相關的資料,讓學生以“學習名人,走進偉人”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在活動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搜集相關的名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信息資源的搜索、整理能力,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結束語: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達到優化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能夠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滲透其中,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學習的魅力,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不斷地探索陶行知教育理念應用的相關策略,進而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積累相關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廖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02):22-23.
[2]沈寧.引生活之源 促語文學習——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2):78+39.
[3]陳建蘭.生活教育思想形成過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發[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3):16-17.
[4]吳周澤.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