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晶
摘 要:學生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為了成績,更多的是學會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而教師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課堂上還應該結合一些生活實際案例來教導學生。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不僅決定成績的高低,也關系到學生后續學習生涯的效果。因此,本文圍繞小學數學展開,具體講述了教師應該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具體策略
在數學中,解決問題能力是指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理論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數學,否則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為基礎,來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在平常要多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挖掘他們的潛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和生活之間有什么聯系,才能為用數學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一、建立數學情景,讓數學走進生活
想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讓學生先發現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年齡還小,他們在這方面可能會吃虧,再加上他們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雖然準備的充分,但可能效果不太好。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同學還原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情景,小學生最愛玩,讓他們作為“演員”參演,剩余的學生仔細觀看活動內容,從而為教師帶他們解決問題打下基礎。而且教師建立合適的情景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利于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
比如在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提前準備一些大小不一的物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物品提出適合的問題,比如看到某一個同學帶了一個盒子,可以問他們假如你要對它進行包裝送給同桌,你需要買多大的彩紙,怎么樣才能減少預算和支出……同時還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合作討論,不僅幫助他們學會看待問題,還促進學生之間多交流。同時還可以用這個例子引出本節課所要講解的知識。
二、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眾所周知,只有地基牢固才能蓋高樓,同樣的道理,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后續學習能夠順利更上一層樓,也需要基礎牢固,小學數學正是打基礎的好時期,假如學生沒有好的基礎知識,那么順利解決數學問題也是不能行的,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實踐性,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的鞏固、強化。教師可以每一周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數學小測,然后對成績進行排名,對于成績優異者教師可以獎勵他們一些學習物品或者滿足他們一個適合的愿望等,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找到基礎薄弱的地方從而改變。一定不要戴有色眼鏡去看待差生,他們同樣需要教師的鼓勵。
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會影響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教師應該盡一切努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可能會覺得數學太過于枯燥無聊,因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方向與位置”中,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坐在不同的地方,然后讓他們找參照物,對自己想要尋找的同學進行描述,為了控制教室紀律教師也可以指定學生進行描述。也可以在室外的地上畫大的方格,每一個同學站一個小方格,然后由教師扔骰子決定他們怎么移動,由教師安排好參照坐標,從而帶領學生們做游戲,在游戲中一邊玩耍一邊將課本里的知識融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幫助學生理解了本節課知識。
三、以簡單直觀的形式,降低數學難度
在數學中有一些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尤其是涉及到空間問題時,可能部分學生總是想象不到,因此教師在講解不同知識點時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學會利用現代化手段讓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把難知識變簡單,把抽象變具體,講課時也要注意突出重難點,讓學生掌握哪里是重難點,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講課,還可以利用網絡上一些好的教學視頻放映給學生看,輔助他們理解教材知識。
比如在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觀察物體”中,有要求是讓學生觀察物體從而畫出它各個面的圖形,或者給一個堆積的立體查一查有幾個正方體……這些都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要求,假如這里學不好還會影響學生上初高中的學習,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要是學校有條件,還可以引入VR技術,就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更加容易做出題目,也幫助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數學思維。對于學生比較薄弱的地方教師可以通過多出題來鞏固他們的記憶,反復鍛煉加強他們對知識的消化。
【結束語】總之,數學的學習對孩子們的一生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數學學習應該從小學抓起。所以小學數學的教學就顯得格外重要,不僅要培養相關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數學思維,鍛煉數學思想,不斷練習數學邏輯分析能力,讓學生有獨立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和理念。小學數學教育時期抓好教育工作,對以后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賴劉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J].試題與研究,2021(13):89-90.
[2]馬小玲.探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21(2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