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摘 ?要: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效率,應加強對習作課的關注。這便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洞察力,不斷提升自身施教水平。通過創新習作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寫作興趣;展開生活化教學,增強農村小學生的熟悉感;優化作文評價方式,使學生展開自主評改,促進其取長補短等。使學生更加喜歡和期待語文課,掌握習作方法,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寫出動人的文章。為此,筆者結合扎根農村多年的執教經驗,淺議上好語文習作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農村教師;小學語文;習作教學
一、提高農村小學語文習作課教學效率必要性
新課標指出,“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實踐力,使其具有學科核心素養[1]”。隨著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工作開展關注度不斷提升,城鄉之間小學的硬件設施建設水平逐漸縮小,但師資力量還存在一定差距。外加很多農村小學生家長外出務工,他們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也關系著小學生表述能力、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及理解能力等發展。而習作又是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重中之重。為促進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化解學生無話可說、文字堆砌、作文抄襲等問題,應上好習作課,讓學生喜歡語文,助力其核心素養形成。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上好習作課的有效措施
(一)創新作文教學方式
為提升農村小學生寫作水平,教師應具有反思精神?,F階段,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套話作文問題需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2]。為此,可展開有效的仿寫、縮寫、改寫等訓練,促進小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只有摒棄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小學生的習作感受,才能使其產生學習熱情。教師可在習作指導中,引入多元化教學素材,調動學生寫作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能在寫作的過程中與老師產生情感共鳴,讓作文變得言之有物、情真意切。同時,這也有助于使農村小學生掌握習作技巧,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部編四年級上冊《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寫作教學的激趣導學,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和諧。通過情境創設,教師為學生講述自己曾經的一次“冒險”經歷,不僅心兒怦怦跳,還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在拋磚引玉中,讓大家說說自己是否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學生A說幫爺爺放牛時,不小心在樹下睡著了,醒來發現一頭小牛不見了,大聲呼叫無果后,趕緊尋求爺爺幫助。當時既怕他會怪罪自己的不小心,也怕小牛真的找不回來,心兒怦怦跳不停,那種緊張感至今難忘。最后還是爺爺有妙招,才找回了小牛。學生B說,有次參加校園運動會,奶奶和媽媽都來看。沒想到獲得了全年級第三的好成績,走向領獎臺的一刻,看到媽媽和奶奶驕傲的樣子,激動又緊張,真是心兒怦怦跳……在創新教學中,發揮學生在語文習作課堂之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讓其結合鄉土生活,記錄一件令自己難忘的事情,并展開創新思考:該事件告訴我們怎樣的道理或獲得了怎樣的啟發。使學生具有審題、選材、進行寫作構思意識,捕捉寫作靈感,圍繞真實經歷,寫一件令“我”心跳的事情。并且,還應使學生選取有效的寫作手法,讓事件描寫變得生動,能有條理的說明問題。
(二)寫作與生活相融合
提升農村小學語文寫作課效率,還應促進寫作與生活的融會貫通。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3]”。生活之中有寫作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素材,是作文教學開展的重要源泉,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生活化教學。在進行習作教學指導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鼓勵他們用質樸的語言,描寫自身生活、學習感受;使其注意觀察,引入生活實例,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寫作“素材庫”;讓學生具有創新視角,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梢?,作為一名基層教師,應重視對鄉村教育資源的有效發掘與利用,提升學生的觀察水平,促進語文教學與生活有機融合。
例如:在四年級上《習作:寫觀察日記》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去遠足或爬山,或者在放學后帶領學生走向田野,欣賞自然風光,使其連續觀察不同動植物的形態。讓學生體會、感受、記錄鄉村生活的趣味,運用本土教學資源,使學生掌握寫觀察日記的方法,讓他們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這樣,學生的觀察日記將會更有層次和針對性。同時,生活中的素材來源相對也比較廣泛,如報刊、廣播、社會新聞等都可以有效的豐富小學生的素材積累量。教師應指導學生善讀、多看、勤思,在開闊自身眼界的同時,反思自身寫作表達有怎樣的不足,使其獲取習作素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認知水平的提高。
(三)優化作文評改方式
為提升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應積極發揮語文教師指導作用。教師是否具有創新精神、授課指導是否有效影響著習作效果。因此,教師應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專業授課能力,要結合農村小學生特點,合理指導學生寫作,培養其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同時,對于不同學生的作文,教師還應用恰當、鼓勵的言語對其進行點評,以幫助學生正確審視自身的問題,認識到習作中哪些表述不精準,應如何改進;促進學生間的互評自改,實現生生互助。
例如:在四年級上《習作:生活萬花筒》教學后,教師可將學生分組,進行作文的傳閱與評價,隨后選出組內最佳文章,用自己的語言對優秀作文加以點評,使學生相互借鑒、學習他人巧妙的構思方式與獨特的寫作手法。另外,學生的互評自改不僅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將創新課堂呈現的方式,調動農村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感受寫作樂趣,激發他們的習作熱情。
三、結語
提升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效率,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寫作當中存在地不足,幫其多加改進,使他們形成學科核心素養,應優化習作授課方式、轉變施教思路。一方面,教師應注重對先進教育理念的吸取,創新作文教學方式,引入生活化教學措施;另一方面,應避免單向進行知識灌輸,以防使小學生對寫作學習滋生厭倦情緒。只有具有“生本”意識,緊抓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特點,使教學措施具有適宜性,與農村小學生認知發展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師生相長,助力學生語文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平傳亮.對新時期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思考[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9):15.
[2]鮑卓.基于DBR的農村小學語文互動式對話課堂教學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3):16.
[3]馬懷智.以學生為本合理開展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好家長,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