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丹丹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觀的主要陣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與行為,尤其是農村教育環境中,教師更應該借助本課的教學,幫助學生改善自身的不良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樂學善思
在傳統的農村初中教育環境中,大多數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治課堂教育價值并不理解,認為其與生活密切相關,并不需要專門學習,因此會在課堂中產生懈怠心理。其實不然,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法制觀念都會產生積極影響,能夠在學生的成長環境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農村學生具備法治觀念,使學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支配自身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靈活設計有效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
農村初中生對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通常具備較強的好奇心,這是對新鮮事物的探索與追求所導致的心理傾向。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設計有效問題,將學生的學習思維從習以為常轉變為新穎新奇,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對本節課充滿期待,也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課堂學習活動。那么教師如何設計有效問題?首先,教師思維應該跳脫常規的提問內容,帶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其次,問題內容應該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關。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問題思考與探索,使學生在滿足好奇心的基礎上,開展下一個問題探索的旅程。
大多數農村初中生對社會生活不熟悉,卻又很渴望早日步入社會,因此教師在教學《在社會中成長》時,學生心中會充滿很多的向往與疑問。此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只需要將根據學生的好奇點將問題提出來即可,如:“社會生活真的那么殘酷嗎?你希望社會是什么樣子?社會生活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進行集中,促使學生思考與討論。緊接著,教師為學生講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根據相關的內容提出有效問題,如“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這一環節,主要講解了在社會中能夠獲取什么。此時教師可以跳出知識的常規問題內容,為學生設計有爭議的問題,如:“當你在社會中成長時,會失去什么?”此時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但是也會好奇其他人怎樣回答,因此會再次形成課堂討論。
二、開展小組合作模式,強化學生思考
樂于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關鍵,勤于思考是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的重要環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為學生設計一個“大”任務,并引導學生將“大”任務分解為小問題。然后學生再針對這些小問題進行積極探索與思考,最后小問題的逐步解決,會促進“大”任務的完成。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差異化表現,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出現不同的問題。而小組成員需要通力合作,將原有問題與衍生問題進行解決,最終必定能夠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凝聚法治共識》的內容時,可以讓農村初中生深刻、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法治國家中。為此教師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討論。首先教師將本節課的重難點作為討論任務:“政府怎樣依法行政?如何進行厲行法治?”此時各個小組學生將“大”任務分解為小問題,進行逐個擊破。如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從政府的職能和作用中提煉出怎樣依法行政?”還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總結。”此時大家根據自己提出的建議進行逐個分析,最終解決“大”任務。
三、貼近學生生活現象,引起學生思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村初中生不僅叛逆、敏感,而且在行為上也有很多不良習慣,這主要是由農村大環境所造成。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一些與農村初中生生活貼近的案例,并讓學生對這些生活現象進行客觀的分析與評價,然后再引出本節課相關知識,使學生進行思考。當學生真正理解相關內容之后,必定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改善自身不良行為習慣。
例如,教師在教學《集體生活成就我》時,可以根據農村初中生日常表現出的不良行為進行舉例,并讓學生“對號入座”,然后與大家一同討論這些行為是否妥當?在集體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如有的學生在宿舍總是亂放東西;有的學生經常在他人睡覺之后,依舊亮燈學習……這些行為在集體生活中并不受歡迎,那么又該怎樣改正呢?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從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出發,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生活行為習慣,就成最好的集體生活。
綜上所述,樂學善思的理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彰顯出巨大的教學價值,教師通過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積極探索與思考;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差異化思維進行碰撞與融合,從而強化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考;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讓學生從自身出發,對知識進行現實意義的思考,并將知識進行內化,并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總之,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該彌漫著學生的主動思考、學習等因素,才能發揮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趙軍紅.淺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2):59-60.
[2]劉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學生探究式學習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2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