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燕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為給學生的高段學習與未來成長夯實基礎,應創新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開展方式。同時,教師需重視對微課的應用,優化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其加深學習印象,感受母語文化的豐厚博大。在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著眼于微課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淺要展開對應用策略的分析。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應用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應用意義
新課標提到,“應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將微課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有助于密切師生聯系,促進生活化教學,進而降低識字學習難度,讓學生具有探究意識,鼓勵他們廣泛閱讀、展開學習積累。
因此,教師應巧妙地應用微課,使其與低段小學生識字能力、學習意識、思維發展等有機融合,在妙趣橫生、精彩紛呈的課堂中,使學生識讀漢字,并理解字義。從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具有漢字理解與運用意識,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助力學生思維發展。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在識字課堂中融入故事與游戲
新課標指出,“應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1]”。促進對微課的靈活應用,有助于使識字教學變得更生動。低段學生年齡小、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大部分更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也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水平展開針對性授課。
例如:在統編二上《田家四季歌》的授課中,教師可精心制作微課件,展開識字教學引導,使學生領略四季風景,產生愉悅的心情。當播放秋季麥收的場景時,屏幕中的播放著“撒把谷粒喂小鳥”,畫面中由小麥粒組成了“谷(gǔ)粒(lì)”;在夏季場景中的“翩翩蝴蝶花叢飛”中,在七彩蝴蝶的身邊引導線顯示著“蝴(hú)蝶(dié)”等,進而使學生認識本節中生字。在接下來的游戲中,教師可讓學生進行結組比拼,當多媒體屏幕中出現相應的場景或物體時,哪一組通過“一個比劃一個猜”又快又準的寫出更多字詞便獲勝,教師可為獲勝和踴躍參與的小組頒發獎勵,促使學生們踴躍參與、鼓勵其積極學習。在情境化課堂中融入游戲及識字比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
(二)可以構建生動的語文識字情境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與中心[2]”。應用微課,提高低段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應將單向灌輸教學模式向多邊互動轉變。在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廣泛交流,充分發揮學生識字學習的主體地位,做好課堂教學引導者,讓學生全情投入到識字教學活動中。
比如:在統編二年級下《“貝”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可應用微課,從造字歷史講起。古時貝殼特別珍貴,所以人們喜歡把它佩戴在身上。因其便攜不易損壞,且便于計數,貝殼還是最早的交易貨幣,很多與“錢財”有關的字都與“貝”有關。讓學生感受漢字奇妙的魅力,使其獲取字理知識。并可以讓大家提出自己所認識、了解的帶貝字旁的漢字,有的學生說到了“負、賬、賞”、還有的學生聯想到了“賀、貪、敗”。在微課輔助下,促進師生的積極探討,讓學生們進行集思廣益,使其認知、積累更多漢字,并能夠理解字義。同時,在合作探究式學習中,還可以展開“我教大家認新字”的學習分享活動,每人準備五個關于貝字旁漢字,講解其組成及便于記憶的方法,增強生生互動,使學生在角更了解漢字文化,感受識字學習的快樂。
(三)應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
語文有著人文性、工具性特點,降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還應通過對微課的應用,聯系生活。如此一來,一方面,將使課堂構建更加的貼近學生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將促進學生的廣泛學習。
例如:在統編版三上《大青樹下的小學》的“鮮”字教學中,可播放生活場景。使學生觀看超市中的牌子、商店名稱等,結合鮮奶、鮮花及鮮果等,為大家講述“羊方藏魚”的故事。并出示不同的教學圖片,讓學生用“鮮”組詞,有的學生想到時鮮、屢見不鮮,還有的學生說道保鮮、鮮明等。只有教師掌握微課應用的“度”,并需意識到:識字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更不可進行知識傳遞。應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培養其自學意識。進而,使其提升自身表達水平,能夠將所學漢字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其具有優秀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可見,在對微課的有效應用中,需把低段小學語文漢字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才能讓學生認識到漢字學習的重要性,并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四)注重教學鞏固,優化作業形式
因語文課堂時間相對有限,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學會所有的漢字。在對微課應用中,應使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具有學習熱情,讓他們充分感受母語文化的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從而使其具有識字興趣,創新作業布設形式。以往,在低段識字教學后,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學習印象,會布置一定的抄寫、組詞、造句等作業,形式單一,易使學生滋生抵觸情緒,認為識字學習枯燥。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優化作業布設方式,重視對優質電視節目的應用。例如:可使學生觀看《漢字英雄》《拼吧!小伙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有益的教育節目,使小學生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更多漢字,并應了解其意思。在布置預復習作業,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中,使其識讀、理解更多漢字與詞語。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完成多樣化作業,提高他們的漢字學習與運用能力,使其產生文化自豪感。
三、結語
總之,為低年級小學生構建高效識字課堂,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具有識字能力,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3]。故此,教師應重視對微課的應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密切聯系生活,構建多樣情境,使學生成為識字課堂當中的主體,讓他們理解并認識更多漢字,適應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施教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銳.微課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0(10):21.
[2]陳蘭蘭.微課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8):15.
[3]屈小玲.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