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摘 ?要:高中生物包羅萬有,其中部分知識點大多較深奧。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缺乏興趣和動力。因此,合理有效的情境創設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通過情境創設解決問題,可以實現知識與技能的相互融合,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情境創設;生物教學;教學策略
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有些章節內容和生活實際聯系不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吃力,從而失去對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合理的情境創設,可以帶給學生一定啟發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比較容易對mRNA的作用感到困感。如果這時借助皇帝、欽差大臣、圣旨和地方官員的關系講解DNA、mRNA、遺傳信息和蛋白質的角色,這個問題就可以迎刃面解了。
一、情境創設的特點
1. 關聯性和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創設某情境的目的,是希望學生注方式,所以情境的創設需要關聯到相關知識點,需要給學生一起是啟發學生從什么樣的角度回答或解決這樣的問題。比如學習《孟德爾遺傳定律(二)》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自由組合定律,可以通過這樣的情景:聰明卻容貌一般的科學家和漂亮卻智商一般的模特,結婚后代可能是什么樣的呢?就這樣讓學生帶著課本內容相關聯系的啟發性情景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2.科學性和準確性
生物是一門非常嚴謹的科學高中生會需要學習許許多多的現象原理等。在不少知識點的學習時,很多學生知道一些現象,但是僅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在情境創設時,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會發生什么現象,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比如學習《細胞跨膜運輸的實例》時,學生僅僅知道海水含有鹽,越喝會越渴,卻不明白為什么喝含鹽的水就越喝越渴,所以"探究為什么含鹽的水越喝越渴",就可以是本節的一個非常棒的情境創設。
3.趣味性、簡短性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內容應當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比如,曾經聽過一節課講解《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這一節時講課的老師給同學們放了五分鐘的《侏羅紀公園》電影,相對于僅僅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五分鐘的情景創設應該略顯較長,縮減了教學時間。而且看了電影后,不少學生并沒有理解電影和本節內容的聯系,也就是說,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和效果。如果通過簡單介紹電影的背景,并展示幾部電影劇照,完全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情境創設常用策略
1.實驗現象創設情境
生物這一學科主要以實驗為基礎,許許多多的實驗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境設定。比如學習光合作用時可以通過多個關于光合作用的實驗的現象開始諸如展示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薩克斯等人的實驗,從而引入光合作用能更新空氣(即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需要光和產生淀粉等特點。
2.通過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生物是研究生命題的一門自然科學生物常識和現象,無處不在。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現象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降低學生理解科學常識的難度,還有助于加深學生理解的深度和持久度。比如學習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可以利用運動會后賽跑運動員的小腿發酸,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呼吸方式、能量、耗氧量以及代謝產物的關系。
3.通過問題創設情境
當剛剛開始一個新的章節時,往往學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量信息,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時候如果我們先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促使學生帶著思考的態度進入本章節的學習,從而起到以思促學的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時,可以首先提出一個問題:遺傳效應是什么?帶著問題和思考,再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通過類比創設情境
學習是我某些比較抽象的章節,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前所未見的,僅在課堂上靠老師講解,學生很難真正的理解。假如可以把這樣的知識點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或實際生活相類比,就可以恰到好處的解決難理解的問題。比如在講解《細胞的增殖》時,關于赤道板與細胞板,就能借助地球的赤道和房間之間的隔墻來類比。通過這些類比,更加有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通過情境創設,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起到活躍課氣氛的作用。情境創設能有效解決學生難理解、課堂不融洽、氣氛死板等問題,為學習方式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找到一個切入點,在知識與技能的遷移過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物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情境創設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滿滿的知識。由于成長環境和個人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于生活中相同的信息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通過課堂上的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力與想象力,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自由提問,解放學生思想,哪怕是錯問,也應肯定這種敢于探索的精神。這也鼓勵學生要積極思考,勇于提問,樹立自信心。老師也應實事求是地對待那些問題,一步步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李占營.高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新課程學習。2009,05.
[2]王海燕.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