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雁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高中英語寫作現狀,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和本人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的一些新的嘗試與做法,就合作學習的內涵及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合作學習;能力培養
美國作家舒伯特說:“Reading is writing.”這就是說,熟讀對寫作是很重要的。閱讀和寫作是高中英語登堂入室的捷徑。
一、新課程改革下,寫作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語言技能目標(八級)對寫作的要求:1.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2.能根據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3.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4.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
由此可見,寫是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寫作訓練能促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詞匯、語法知識,培養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多年的高考書面表達閱卷反饋信息表明:精彩的文章不多,能讓閱卷老師眼睛一亮、精神為之一振的美文不多;大都為泛泛之作,有的雖能寫明要點,行文也較連貫,但語言不地道,含“金”量不高;還有部分習作則條理混亂,遣詞造句不當,Chinglish 現象嚴重,令人堪憂。高考寫作成績的不理想源于平常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與練習的不理想。大多數高一、高二教師往往在單元教學結束前簡單布置寫作練習,將之布置為 homework,且不做具體指導,讓學生自由表達,學生就會寫得五花八門。這種由學生課下完成;作業上交后教師再花大量時間進行批改,然后講評的寫作模式雖然訓練的次數很多,教師的批改講評也不少,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卻不明顯,可以說是“寫的累,改的苦,效果差”。到后來學生老師都“談寫色變”:學生怕,是因為很難寫,自己不會寫,寫的不好;老師怕,是因為批改的難,花費的時間很長,消耗的精力很多,結果卻收效甚微。這樣,寫作就成了流于形式了,而且容易讓學生錯誤的表達方式和習慣更加深刻,以后再糾正,就顯得困難了。
三、合作學習的詮釋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于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該理論倡導在教學過程中的交互作用,彼此互動,形成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為基本的活動方式,以教學中的合作和交互為基本特征,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模式。合作學習的核心是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進行交流、溝通和合作。
四、合作學習在英語寫作中的操作策略
1.準備工作:進行合理分組,確定任務
合作學習的不確定性要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合作小組,角色分工,并設置難易適度、與學生學習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任務。在分組之前教師先向學生講清楚分組學習的目的和要求,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教師要協調各組,盡量使各個小組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差異性與互補性的合作。合作學習大都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方式,這樣做既可以增加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又可以增加小組之間的競爭性。
此外,教師要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明確各自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和發言員都應各司其職,做到人人有事可做,有話可說而且小組成員要輪流擔任每個角色。這樣,每個組員都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完成交給自己的學習任務。
2.寫作訓練課:由單純的個人寫作變為個人寫作與小組合作寫作
(1)寫作前,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就習作題目查找相關的信息,然后集體共同交流,資源共享。
(2)教師提供相關的范文若干篇,并分析其結構。
(3)師生、生生交流。教師組織小組討論,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啟發,形成初步的寫作框架。
(4)學生自己寫草稿。
(5)組員相互修改。
(6)學生在聽取其他同學或教師的意見后修改草稿,最后定稿。
通過集體的智慧,啟發個人思維,促進寫作。在合作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彼此間的互動,學生有了興趣,就愿意去寫,這就成功達到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第一個要求。
3.合作批改:由教師面批、細批變為學生互批
新課程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生是寫作的主體,亦應成為批改的主體,讓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批改任務。我從高一開始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好、中、差”搭配的原則4個學生組成一個互批小組,批改要求:(1)挑選靚句,分享閃光點——示范引領;(2)單句或短文改錯——總結提高;(3)書寫規范——形成習慣。
采取學生自查自改或互評互改的策略,以及經常性的進行寫作注意事項的指導,讓學生在寫作中少犯錯誤,這就達到了提高學生寫作的第二個要求。合作學習中的學生互批改變了這種“教師教的累,學生學的累”的惡性的高投入,低輸出的教學現狀。解決了教師“作文難改,改作文難”的問題;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氣氛也空前高漲,寫作興趣也相應地被調動起來,連過去談“英語寫作色變”的學生也開始消除寫作恐懼感,逐漸培養起對寫作的自信心,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多讀、多背佳句,分享佳篇
平時注意好詞好句的積累,寫作中巧妙套用課本中的段落和句子。所以,平時學生要多聽、多讀、多記單詞短語句子、多背誦優秀范文,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使用固定短語可使文筆流暢,寫作速度加快。
總之,寫作是一個如何尋找最有效的語言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循環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和思維創造過程。尤其用外語寫作,更具有挑戰性。我發現新教材每個單元都是由“熱身”(Warming UP)、“讀前”(Pre-reading)、“閱讀”(Reading)、“理解”(Comprehending)、“語言學習”(Learning about Language)、“語言運用”(Using Language)、“聽力”(Listening)、“讀與寫”(Reading and writing)八大模塊組成。我通常是把“熱身”作為“閱讀”的導入內容,將“讀前”“閱讀”和“理解”整合在一起組成一節閱讀課。將閱讀課當中的語言點細致提煉拓展組合成一節課。從話題內容和訓練目的上分析,“聽力”與“練習”中的“說話任務”相一致,將這兩部分整合在一起設計成一節聽說課。將“語言學習” 與練習中的語法練習題整合在一起組合成一節語法課。將“語言運用”與練習中的閱讀任務整合在一起上一節綜合實踐課。將“讀與寫”與練習中的寫作任務整合成一節寫作課。最后通過一節練習課和一節測試課來檢查和鞏固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樣,整個單元只需八節課就能順利完成。
合作寫作,啟發了學生寫作思維,讓學生感到有東西可寫;合作批改,自覺消滅了學生寫作中很多常見錯誤;而背誦一些好句子、好文章是促進寫作的又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