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
摘 要:在高中階段,地理這門學科逐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這門學科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其中包括自然、環境、社會、人文等方面內容。學生在進行學習時,能夠拓寬自身的視野和知識面,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在高中階段,這門學科的難度也有所提升,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便需要從學生的學習思維入手進行課程內容的創新和突破,不斷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環節,以“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來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將針對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讓學引思理念這一問題,提出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讓學引思;教學策略
對于地理這門學科,教師有必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出發進行教學內容的改善,讓學生能夠在地理課堂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思維,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的理解和思考,讓學生能夠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將讓學引思這一理念進行合理的滲透,使學生能夠接受到最佳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學習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意識,為學生未來在地理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想要在地理課堂中培養學生先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教師便需要充分的落實“讓學引思”這一理念。在過去,教師大多都是將課程內容進行直接的講授和灌輸,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和背誦。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無法真正意識到地理知識的內涵,也無法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通過將讓學引思理念的滲透,學生便能夠從事物的本質來進行問題的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創設相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能夠通過情境的融入而進行主動自己的思考,使學生能夠不自覺地將地理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教師需要充分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問題的設計和提出,而不能隨意進行提問;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探究性,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的分析,形成一定的解題方式和思考方式,而不能只是提出一些簡單直白的問題;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將問題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以及社會相聯系,讓學生能夠通過這種實際的問題而進行知識的應用和鞏固。
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江三角洲”相關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內容進行滲透,比如長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生態發展等。隨后,教師便可以向學生提問:長江三角洲所處的地理位置,其特征和優勢體現在哪里?它的氣候特點與生產生活有著何種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具有層次性的問題,而使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和思考。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使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思考而去挖掘教材內所潛在的地理知識,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讓“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得到全面的滲透。
二、引入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
在高中階段,地理知識所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形成清晰、有條理的學習思維,讓學生能夠掌握適當的思維方式而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和探究。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這樣思維導圖這一學習方式進行合理的應用,讓學生能夠通過這種方法,將數量龐大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分類。在如今,存在著許多學生在學習時,只是簡單的進行記筆記,將知識點進行羅列。而在這一過程卻沒有形成明確、清晰的知識框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因此,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便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加清晰的學習思路,使學生能夠逐漸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節課時,教師便可以針對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從農業、工業、工程建設等方面入手進行思維導圖的構建,讓學生通過對這些分支的分析和整理,使本節課內容形成明確的學習框架。比如,對于農業這一角度,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圍湖造田、過度引水灌溉、水土流失等。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而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將相應的分值進行繪制和構建,使學生能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而更加清楚的了解課程的主題,讓學生能夠對相應的知識點產生更加明確、全面的認知。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幾方面針對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讓學引思”理念這一問題,提出了幾點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包括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引入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這兩方面,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夠對高中地理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劉應明.打造高中地理“讓學引思”的精彩課堂[J].新課程導學,2021(05):83-84.
[2]呂建方.淺談高中地理教學如何滲透讓學引思理念[J].求知導刊,2020(08):20-21.
[3]王麗云.用“讓學引思”打造高效高中地理課堂[J].科普童話,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