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雅菁
[摘 要]寫作是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符號以記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實現交流溝通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過程,而且是學生思想與情感的外化,是作者個人視角與內心獨特情感的表達。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為學生奠定個性習作的基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喚起個性表達的欲望;構建完整的訓練體系,教給學生個性表達的方法;引導自由表達,讓學生創作出個性張揚、有真情實感的習作。
[關鍵詞]學生;活動;個性;寫作
寫作是學生思想與情感的外化。一篇習作的誕生,應該是作者個人視角與內心獨特情感的表達。我們所期望的作文,是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發表自己對生活的看法,表達自己的生活情趣,展示自己的獨特個性,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因此,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個性,引導他們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一、豐富寫作素材,奠定個性習作的基礎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把小學生習作比做大廚做飯的話,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習作的素材問題。學生腹中空空如也,又怎能寫出文質優美的佳作呢?要想解決“無米下鍋”之苦,就必須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豐富學生的生活,以此積累作文素材。
1.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童年生活多姿多彩,它是學生作文材料的源頭。想讓學生寫出內容充實的作文,就要想辦法讓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教師要結合兒童喜愛活動的特點,把作文訓練與有趣的活動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打開寫作的思路,使他們的作文言之有物、內容充實。如開展扳手勁、桌上拔河、貼鼻子等活動,這些活動妙趣橫生,學生不僅從中體驗到活動的樂趣,而且對整個活動過程一目了然。當他們下筆作文時,便能把活動中的真情實感傾瀉而出,把整個活動過程詳略得當地描繪出來。
2.鼓勵參加社會實踐,豐富寫作素材
“實踐出真知”,根據少年兒童“有所知,才能有所感,才會有所寫”的生活實際,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加社會實踐,引導他們有目的地去觀察、去活動、去體驗,親身感受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3.激發想象,拓寬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教材的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特點指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讓他們敢想敢寫。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語言材料的積累工作,不管是寫作素材還是語言材料,只要平時重視積累,儲備知識,作文時才能噴薄而出。
首先,要在課內下功夫,引導學生養成摘錄的習慣。讓每個學生備一本“采蜜本”,及時摘抄課文中的精彩片斷、妙語佳句、警句格言等,并定期在班級交流,互相觀摩。其次,要重視背誦。課文中的精彩片斷、妙語佳句、警句格言都可以要求學生背誦。長此以往,孩子們積累的語言多了,寫作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其次,要泛讀優秀習作。鼓勵學生訂閱各種少兒雜志,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閱讀;定期開展“讀書會”,選擇一些佳作由教師朗讀講評,也可試著讓學生評點,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欣賞、品味,激發閱讀興趣。
二、激發寫作興趣,喚起個性表達的欲望
作文入門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只有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1.情境激趣
教師可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即興習作,增添作文的趣味性。比如,組織開展《扯不開的書》游戲活動,活動中同學們都玩得開心愉快,活動后都輕松地完成了習作任務,許多同學把活動的過程、人物的神態、表情、動作以及自己的內心活動都寫得繪聲繪色,字里行間流露出樸實無華的情感。
2.體驗樂趣
教師要引導學生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投入到生活中去,開拓視野,增長見聞,增加體驗,品味生活的樂趣。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可見,文章源于生活、貼近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體會寫作的樂趣。只要平時善于引導學生參加生活實踐,體驗其中的樂趣,學生就有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富有童心童趣。
3.珍惜成果
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的心情,珍惜學生的勞動成果。在作文講評環節,對那些內容敘述具體、語句通順、用詞用句較恰當的作文,教師要給予贊賞,而對質量差的作文,也要認真找出其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可以請一些寫得比較好的學生在班上朗讀自己的“作品”,把最好的習作貼在學習園地。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出來,寫作的積極性也會不斷高漲。
三、構建訓練體系,習得個性表達的方法
課標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習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獨有的見解。但學生往往“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所以,教師要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首先,指導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順序、有重點地進行觀察。觀察前要了解觀察的對象是什么、按什么順序來觀察、重點觀察什么,觀察后要整理觀察結果。由于學生是帶著目的去觀察,寫作時就能按照一定順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其次,鼓勵學生親自操作。如參與家務勞動、做手工或科技小制作等,然后在課堂上說說自己操作的過程及感受,教師再加以點撥,使其言之有序,說完再寫下來。這樣從說到寫、以說促寫,兩者相得益彰,能力同步提高。再次,利用教材指導表達。充分利用現成的教材,指導學生用在閱讀中習得的方法來表達。教材是學生習作最好的范文,在學習完課文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總結文章的寫作特點,以便更好地指導本單元的作文訓練。這樣,讀與寫相互結合,做到一讀一得,以讀悟寫,讀中仿寫。
這種縱橫有致的作文訓練體系,培養了學生扎根生活、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個性表達的良好習慣。
四、引導自由表達,創作個性張揚的習作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充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意愿,寫出充滿個性的習作。
1.創設情境
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表達。如教師可利用游戲和多媒體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放飛想象,即興習作,增添作文的趣味性。
2.拓展課文
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把閱讀和作文融為一體,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開拓性、創造性。可以圍繞文本進行拓展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3.編寫童話
許多學生都害怕寫作文,這并不是不能改變的。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如編寫童話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學生都喜歡看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學習《一只不會叫的狗》后,引導學生想象在小狗身上還發生了什么故事?它還會有什么結局?也可以讓學生挑選幾個喜歡的玩具,以它們為主人公想象出一個童話故事。
4.假設作文
假設作文需要學生大膽想象和幻想,展現個性風采。如通過命題作文《我和__過一天》,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讓我們把作文教學植根在生活的沃土中,一起為學生能放飛遐想、傾吐真情、寫出張揚個性的作文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魏善春.想象——讓孩子的習作立體可感——如何指導學生寫好想象作文[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4,(11).
[2]陳明珍.讓生活締造學生的個性——淺談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09).
[3]蔣仲霞.贊賞方蘋果,允許孩子異想天開[J].新課程(小學),2012,(02).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