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漫
摘 要:閱讀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對于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講意義重大。文章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以批注的寫作為切入點,依次分析與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寫作批注的價值及其具體可行的切入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閱讀;寫批注;價值;切入點
一、 引言
批注是指閱讀時在文本中的空白之處進行簡單文字的寫作,以對所閱讀到的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研讀與揣摩的一種形式。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在閱讀中進行有意識的批注寫作,將使得閱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所閱讀到的文本內容,并形成自己的一番獨到見解。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在自身的閱讀教學中便注意到了批注寫作之于學生深度閱讀所起到的突出意義與作用。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寫作所起到的價值及其可行的切入點發表個人認識與淺顯看法。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寫批注的價值
就當前實踐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書寫批注存在著如下突出的價值。
(一)有助于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學生主動閱讀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很多時候都是教師在講解、在分析,學生則往往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安靜聆聽。雖然課堂較為安靜,也能有序地進行,但是這其中還暴露著一個問題,即學生很難全身心地融入閱讀學習活動之中,他們更像是一個“聽客”,接受著來自教師對知識的傳授。也正因為如此,學生的閱讀興趣一般都是較為低迷的,是很難由內而外散發出持續的閱讀熱情的。顯然,這將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但若是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邊閱讀邊寫批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便能得到很好的尊重與重視,學生內心想到了什么,便在批注中寫些什么,這種感覺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愛上閱讀,進而迸發出高漲的閱讀興趣。
(二)有助于深化學生的閱讀認知,加深學生的理解效果
縱觀之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關于具體閱讀文本所講故事、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大多數是由教師直接講解給學生的,學生很少會自己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所閱讀到的文本內容主要講述了什么樣的故事,刻畫了哪些人物,蘊含了什么情感,等等。這都導致學生對所閱讀到的內容局限于較為淺顯的層次。但在引導學生進行批注的寫作之后,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文本內容,這樣才能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也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批注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集中精力認真閱讀,也會依靠自己的理解與想象力去分析與探索,這都使得學生在無形中加深了對所閱讀到的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認知效果。
(三)有利于將讀寫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往往是割裂開來的,閱讀課上只講閱讀,寫作課上只傳授寫作的技巧與方式方法。這導致的后果便是師生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未能協調發展起來。反觀將批注寫作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則可以看到明顯的改觀與變化,這其中,學生需要先讀之后才能寫批注,讀便是閱讀,寫批注便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寫作,實質上便很好地將閱讀與寫作兩者密切聯系起來,通過閱讀促進學生寫出高質量的寫作,通過簡單的批注寫作反過來進一步升華學生的閱讀理解,兩者互相促進、互相作用,共同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更好進步與發展。
三、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寫批注的切入點
接下來,筆者將結合具體實例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寫作的切入點進行簡單總結與闡述,這是文章研究與探討的關鍵所在。
(一)對關鍵詞句進行批注
作者在進行寫作時總會通過關鍵詞句對所想要傳遞出來的情感進行描述與渲染。因此,閱讀中把握這些關鍵詞句往往有助于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實現對所閱讀文本內容的更深刻理解。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便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著對關鍵詞句進行批注,借助分析關鍵詞句優化自身的閱讀認知。
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這一閱讀文本時,筆者便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是關鍵詞句的內容進行揣摩并據此進行批注的寫作。學生紛紛躍躍欲試,像有的學生認為文本開篇第一句就是很關鍵的一句話“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并在自己的批注中寫到“作者不是第一次看日出,因為他用了‘常常兩個字,這說明作者看日出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與此同時,也表明作者是喜歡看日出的,要不他不會這么多次早起去看日出。所以我想作者對日出的情感是一種喜歡的、熱愛的”。有的學生認為文本最后一句也是很關鍵的一句話“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為此,他在自己的批注中寫到“通過上文的描述,作者已經向我們展示了海上日出的種種奇妙景象,而他自己也是被這一奇觀所震撼、所吸引的,他于心里認可海上日出是一種偉大的奇觀,因此用反問的語氣來描述更能給人一種直觀的、強烈的感受”……就這樣,針對所閱讀文本中所出現的關鍵詞句,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批注寫作,這除了鍛煉他們的思考、分析與解決能力之外,也使得學生切實對所閱讀到的《海上日出》這一文本內容有了進一步的深刻理解。對關鍵詞句進行批注的價值顯而易見。
(二)對寫作手法進行批注
作者在進行文本的創作時會使用不同的寫作手法,這些手法的恰當運用除了讓閱讀文本更具質感之外,也能對讀者日后的寫作以無限啟示。因此,揣摩與分析所閱讀文本中涉及的寫作手法,也是我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寫作手法也作為批注寫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例如,《蝙蝠和雷達》這一閱讀文本對蝙蝠在夜晚也能安全飛行進行了描述,其中是這樣寫的“蝙蝠是在夜里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么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么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這一句話中實質上便是運用了“舉例子”的寫作手法,即作者不空洞的、死板的描述“蝙蝠在夜晚也能安全飛行”“蝙蝠在夜間視力也很好”等等,而是從非常小的飛蛾和蚊子入手加以描述,甚至還用非常細的電線論證,這都能使得讀者在腦海中能建立起非常直觀且深刻的印象。對于這一寫作手法的突出價值,有的學生便在批注中寫道“蝙蝠在夜間飛行,我們要知道夜間到處都是黑乎乎的,正常情況下人們的眼睛很難看到東西,但是蝙蝠呢,連特別小的飛蛾、蚊子甚至電線都能看到,對比下我們人類在夜間的視力,真的是太神奇了。可以說正是從飛蛾、蚊子和電線的對比中,我對蝙蝠夜間的飛行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學生所寫的批注中,可以看出其對“舉例子”這一寫作手法有了一番獨到的見解,這除了能使得他們理解與掌握《蝙蝠與雷達》這一課文的細節及其內容之外,更對日后在自身的寫作中有意識地運用“舉例子”的寫作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寫作手法進行批注對于推動學生們進行深度閱讀所彰顯出的價值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