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倩倩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內容的教學范圍比較廣,閱讀的相關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并且對于同一閱讀內容,從不同的文本視角來對其進行解讀,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簡單來說,從單一的視角對閱讀文本進行解讀通常是不完整的,并且難以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視角文本解讀
一、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閱讀
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對教材文本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教師需要將指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放在首要位置。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文章有一個全面的解讀分析,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作者對文章的寫作要點,能夠對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有一個合理的解答。
例如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從作者角度來理解課文的含義,特別是對一些關鍵的字詞。例如教學課文——《鞋匠的兒子》時,該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看似簡單的一句話里,教師要抓住關鍵詞“尷尬”,從作者的視角來看,當時的議員們是因為林肯爸爸的身份卑微而采用這一詞語,這不僅是一個普通的形容詞,更是作者對于那時社會的階級思想的諷刺。教師在對這篇文章的講解中,要引導小學生學習換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盡力去重現文中的場景,同時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這能夠從小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并且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
二、揣摩文本編排的目的,從編者的視角進行閱讀
文章的導語已經對作者的寫作目的進行了簡要概述,例如小學課文中的《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文章的導語里已經把本文需要學生進行了解的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指了出來。以此為基礎,教師再進行下一步,繼續引導學生理清楚文章的情感脈絡,融會貫通,讓學生通過課后習題的解答情況來得到反饋。這樣一來便能了解到這篇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使小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
三、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的視角進行解讀
例如在講解《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自己找出母親夸張和批評“我”的原因,然后通過針對性地指導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視角去閱讀和了解文章,引導學生按照每個人自身對文章不同的理解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慢慢地形成一種良好的自我閱讀習慣,從而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四、結語
想要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文本的解讀。而在針對不同的文本進行解讀的時候,可供選擇角度也不完全相同,畢竟文章具有個性化,相當于活標本,需要教師用心體會,深入理解,選擇最合適的角度為學生進行講解。
參考文獻:
[1]杜麗媛.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 科學咨詢,2018(33):85.
[2]張權.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2021(14):115-116.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