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占江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需求逐漸提高,家長對學生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為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教師不僅要注重小學生對基礎文化課程的學習,更要注重培養小學生課外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美術學習能力,進而使得學生在后期人才激勵競爭中具備一定優勢。本文立足于小學美術教學角度,分析了多媒體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美術;課堂教學
在傳統小學美術課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不足,只是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使得小學生對美術學習會產生一定枯燥和厭煩心理。因此,應該逐漸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美術知識點內容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多媒體在小學美術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創設動態教學情境,提高課堂趣味性
相比于圖文、音頻結合的信息技術媒介輔助教學手段,以往的課堂導入多以語言創設教學情境,這種引導方式難以強烈刺激學生的大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利用音頻、動畫等形式創設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能在課程開始時就不斷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以提升課堂趣味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進入狀態。如在美術課中,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媒介制作動畫,展示花從發芽到枯萎的過程,引發學生對植物生長的一般過程的思考,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思考花的每個階段形象;如用什么線條、形狀、顏色勾勒花在生長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的狀態,刻畫出實操繪畫時的大致輪廓。
二、微課視頻展示教學,促進動手能力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媒介具有生動性、動態化、實操性的特點,能直觀地展示手工教學內容,消除以往教學方式的弊端。微課是教學媒介的一種,它是將平面的素材立體化的一種數字教學資源,具有生動形象、時間短的特點。教師在使用微課時,通過音頻、動畫的展示可讓學生生動、形象地了解教學內容。
三、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反饋,提升美術核心素養
將學習的知識與技能轉化為美術素養,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以鞏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引導學生通過啟發式探究將知識與技能內化為核心素養,并基于學生課程結束后的學習反饋情況進行教學反思。互動反饋技術是信息技術教育媒介之一,教師能借助其收集學生課后的學情反饋,可以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授課質量。
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美術教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對提高小學生綜合學習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如今我國小學美術課實際教學過程中,美術老師應該逐漸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美術知識點內容用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進而在無形中有效提高小學生美術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紅. 信息技術放飛小學美術課堂[J]. 讀寫算,2019(31):10.
[2]黃玲. 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 科普童話,2019(44):71.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