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
[摘 要] 伴隨科技社會的快速發展,受教育者主體的廣泛性愈發突出,其終身學習需求也愈發強烈。值此形勢,高職院校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立足于社會需求與實際發展問題,進一步深化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構建合理的學分認定與轉換機制,實現自身內涵式發展,提升學歷繼續教育的育人成效。在闡述高職院校實施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三點重大意義的基礎上,明確指出改革工作的現存問題,本著推動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工作再邁新階之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四點發展建議,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意義;現狀;提升路徑
[作者簡介] 陸 秋(1985—),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6-0076-04 ? [收稿日期] 2021-01-27
學分制是社會發展變革的產物,以學生所取得的學分作為計量單位,衡量其學業完成情況并開展相關管理工作,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培養創新性、綜合性人才為最終目的。在全民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在既往所獲成績基礎上,再行推動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學分認定與轉換機制[1],實乃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任務、實現自身內涵式發展的必然之舉。
一、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之重大意義
(一)實施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是適應社會發展之所需
一方面,科技發展趨勢對人之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一層的要求。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生產結構發生變化,社會分工逐漸細化,人才需求也更為多樣,傳統而又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實難滿足社會用人需要與學生學習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得以應運而生,學分制改革則為學歷繼續教育增添了靈活性,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另一方面,知識更新速率也對人之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一層的要求。科技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為更好地滿足社會用人需求,人們的知識需求更加旺盛,知識更新速率也因而得以提升。學分制改革的推行恰好為不同類型、不同層面以及有著不同學習需求的人員提供了更好獲取知識以應對瞬息萬變之社會的可能。
(二)實施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是實現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之所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然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尤其突出。在高等教育由大眾化走向普及化的新時代背景下,讓學生“上好學”已經取代讓人們“有學上”而成為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更加注重辦學成果,實現自身內涵式發展[2]。為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必須摒棄傳統教學管理方式,推動學歷繼續教育創新式發展。一方面,傳統的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教學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差異性明顯的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需求,而學分制所要求建立的科學管理模式中人文性與靈活性更加突出,能更方便地控制和調整教學管理過程;另一方面,在國家快速發展的形勢之下,推動學歷繼續教育創新式發展,提升學歷繼續教育教學質量、注重學歷繼續教育教學成果業已成為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高職院校必須積極調整既往教學模式,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與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三)實施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是滿足學生個體學習之所需
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學生,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整體呈現以下幾點特征:(1)知識背景不相一致。其中既有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應屆高考落榜生,也有從未接受過正規中等教育的學生,更不乏畢業多年、所學文化知識幾近忘光的社會從業人員。(2)學習進度快慢不一。礙于知識背景的不同,不同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的進度也難以一致。(3)學習目標相對明確。多數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與工作需要來選擇專業與課程,學習目的明確且針對性較強。總體而言,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生構成復雜,對多樣化學習內容及個性化學習選擇的需求更為強烈。而從實際的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過程來看,其大多是在傳統教學管理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多元化學習特點與差異化學習需求。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則不然,其突出的靈活性與人性化特征能夠更好地迎合學生個體的學習與發展需求。
二、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之實施現狀
(一)對相關政策法規重視程度不充分,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推進難
一方面,雖然國家已于政策法規層面為高職院校實施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高職院校卻普遍未能給予相關政策法規以充分重視。無論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還是教育部印發文件《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等[3],均已為高職院校推行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給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與任務。然而,從高職院校改革實施現狀來看,其大多仍在沿用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甚至部分院校至今尚未啟動相關改革工作。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推進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工作困難重重,具體表現在改革體系未搭建、制度規定不完善、教學設備不充分、改革進度慢等方面,導致學分制改革工作貫徹落實得不徹底。
(二)校際發展不均衡,校內缺乏制度保障
學分的互認與轉換以學歷繼續教育學分體系為基礎,學分體系搭建與否直接關系到學分制改革成功與否[4]。然而,從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實施現狀來看,無論是校際還是校內層面,均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發展問題。一方面,校際發展不均衡導致學分制改革工作遭遇瓶頸。(1)各類學歷繼續教育機構在學分制改革方面進程不一。學分制是學生學分互認與轉換的基礎與前提,然而部分高職院校或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目前尚未實施學分制,以致學生學分的互認與轉換工作無法落實,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工作成效甚微。(2)普通高校、高職院校以及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在實際的學分互認與轉換操作層面缺乏相應的指導性規則。統一、細致而又不失靈活性的指導性規則的缺失,導致各類機構無法實施具體的學分互認與轉換工作。另一方面,校內學分制改革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從根本上說,相應制度的確立之于高職院校內部學分制改革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高職院校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工作是自上而下有序推行與落實的,因此,必須先有制度這一“頂層設計”,然后再以此指導具體的操作流程。然而,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并未制訂具體的規程細則以打通各個工作環節,從而導致自身學歷繼續教育學分制改革工作難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