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時期,在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具有時代意義與實踐價值。勞動教育既是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新路徑,也是學校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實踐需要。基于此,廣州市荔灣區蔣光鼐紀念小學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以小學為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探索;創新路徑
一、勞動教育的時代意義及其現實價值
新時期,在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對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弘揚勞動精神、養成勞動習慣等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新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特別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我校十分重視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
我校是一所以愛國將領蔣光鼐將軍冠名的省一級學校。從2019年起,學校領導班子全面審視學校發展歷程,充分認識五育并舉背景下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與育人價值,學校堅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诖耍倚R浴巴慕逃睘檗k學理念,通過黨建引領、完善機制、專家指導、學科融合、課題帶動等創新路徑,打造了寓勞動教育于其它各育之中的新型勞動教育體系,促進了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
二、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創新路徑
(一)黨建引領:開辟勞動教育基地
學校成立了由黨支部書記、校長朱能干任組長,支部委員陳珂副校長、陳悅英副校長任副組長,行政班子為領導組成員的領導小組,通過黨建開辟勞動教育基地,將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納入學校德育發展規劃,把勞動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安排,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同時,認真做好勞動基地可行性建設方案文本設計,從活動指導思想、活動目標、形式、內容等做了詳細規劃,為基地建設提供了實踐藍圖。根據勞動基地建設總體規劃,按照逐步推進建設思路,學校黨支部組織教師集思廣益,采取了分區打造基地各區域的策略。
(二)完善機制:增強勞動教育活力
學校制定了基地管理運行的一系列制度,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工作規范和實施流程,比如,《班級掛牌責任管理制度》《勞動實踐基地管理辦法》《優秀勞動小能手、優秀輔導員、優秀勞動基地評選要求》等;還把德育活動與勞動教育課程等進行有機整合,確保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時間。在“五育并舉”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多次邀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確定了文化建設、機制建設、環境建設、課程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資源整合、教育評價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從而深化了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實現了“五育融合”育人效應的最大化。這些舉措的實施保障了勞動教育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勞動教育的活力。
(三)專家指導:豐富勞動教育課程的內涵
學校經常邀請了有關專家來校指導,如,邀請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博士梁穎怡等為學生講解和教授園藝種植方法,通過專業的示范和講解,學生領略了從播種到收成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體會到種植的樂趣,了解到更多大自然知識。在眾多專家的指導下,學校探索出“五大板塊”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見圖1)。
“五大板塊”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大大促進了勞動教育的課程整合,使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化、協同化、整合化,豐富了勞動教育課程的內涵。
(四)學科融合:拓寬勞動教育的廣度
學校以勞動教育為載體,嘗試把學科教學與勞動教育相融合,先后開展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學習活動,將勞動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緊密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順利進行知識遷移,既培養了學生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打破了傳統學科知識的分割,又提高了跨學科教育教學的效益,真正達到有機融合、相輔相成的實施效果。其次,借助勞動教育基地開展植物寫生課,充分發揮美術課的“直觀美感”這一特色,將美育的“藝術性”運用到勞技教育的“技術性”里,拓寬了美育教育的廣度,使課堂充滿人文氣息。
(五)課題帶動:創新勞動教育模式
通過“構建小學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搭建體驗勞動教育的實踐平臺”“構建家校合作勞動教育的實施模式”等三大研究模塊,構建“勞動教育”的特色生態育人環境,力求以課題帶動勞動教育實踐研究,以課題提升基地內涵,形成“種—育—享—融—創—評”的學校勞動教育模式(見圖2)。
該模式踐行了“自然教育理論”,使勞動教育避免了在教室的封閉空間進行紙上談兵式的教學,以自然環境和天然法則為教學素材,引導兒童與大自然親近接觸,在勞作和實踐中,不僅讓孩子獲得獨特的知識和能力提升,同時也能學會生活、感恩社會,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六)多方聯動: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學校通過召開學校家委會、講座、各班家長會等形式,引導家長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使學校和家庭確立牢固的勞動育人共同體,形成共同的勞動育人理念。為推進“家校協同體”建設的長效化發展,確保勞動育人的實效性,學校不斷完善家校協同的頂層設計,堅持學校和家庭目標高度一致,實現家庭和學?;ハ啻龠M、共同育人。在構思和建設勞動實踐基地的過程中,學校面向廣大家長,公開征求基地的建設意見,并聘請勞動教育校外輔導員,邀請擅長種植的家長進校園,為學生們講解種植知識。在家長協助下,學校成功組織學生進行花泥搬運、花草種植、瓜果培育、圍籬建門等實踐勞動。
三、勞動教育實踐:卓有成效
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學生勞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他們學會承擔日常家務勞動, 辨識蔬菜和農作物品種以及種植時令;學生走出了教室這一封閉狹窄的空間,在小農田基地中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共同生活,強化了勞動意識、勞動精神、提升了勞動技能,勞動素養也得到了明顯發展。教師以勞動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為契機,不斷反思和發掘新問題,再次進行活動方案、活動目標的更新,極大地磨練和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通過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教師們取得了豐碩成果,發表多篇教育教學成果文章,獲得多項教育教學成果獎,提高了專業水準,推動了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
“家庭、家教和家風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技能等是每個家長必須堅持的正確教育觀。正于此,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中,除利用各種集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學校宣傳陣地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宣傳活動,使一些家長真切感受到了孩子對田間的勞作的熱愛,轉變了“唯有讀好書才有出路”的教育觀念。當家長認識到適量的勞動并沒有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就開始積極與學生一起參與勞作,支持和認可學校一系列勞動課程活動的教育意義,從而也更新了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9年度課題“小學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構建與實施研究”(課題編號:201912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人民出版社,2019:73.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OL].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4688132/7f22EhACWBwyF9JSqgsKTAMwkN5WOaVxeD0XdVlpsXENsC8OZ2b817nCDoqCuVnadcLu4N99r3R0Ct_cH-Ki2tngFLgflx5wVt-HUY-z0yuhh5U35FjJN3Hj-NBlTD05.
[3]教育部.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7.
責任編輯 ?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