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
【摘要】? ?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運用高效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活躍了語文課堂。多媒體信息輔助教學形式能夠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形式,給學生生動直觀的感受,促進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把語文知識變得簡單,直觀了解到語文知識,輕松掌握課文內容、詞句理解等。多媒體教學在獲得廣大師生的好評后,應積極實行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關鍵詞】? ? 小學語文? ? 多媒體信息輔助? ? 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形式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多媒體課程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加深印象。多媒體教學作為第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課不僅局限于黑板書寫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受,新型教學模式,給人新鮮感。小學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小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互相尊重,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效率。
一、小學語文多媒體信息輔助教學的問題
1.1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處于輔助教學的位置,并不是主導位置。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過度依賴于多媒體教學。總的來說,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和內容與數學有著本質的差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根據教授的學科的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側重點把教學內容過度傾向于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忽視了對語文課本知識的學習,沒有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去進行自我學習,不知道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一些語文教師過多傾向制作多媒體課件,沒有課件質量,使多媒體作為教學重心,不利于學習語文學科的提升。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不光要求學習書上的漢字、課文,還要掌握學習語文的技巧和方法,加強學習理解。
1.2缺少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
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和學生的互動交流。由于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導致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減少,這相比與傳統的教學講課模式,這種形式不應予以肯定。學生上課面對的不再是教師的講解,而是多媒體設備的講解,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然而學習語文知識重要的就是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遇到問題時,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形成了互動交流,有利于語文知識的學習。師生間交流減少,教師就不會對學生產生過多的學習幫助,更注重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多媒體的過度使用,導致學生的情感達不到提升,學習語文課文就要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水平提升,難以提高語文學習成績。
二、小學語文多媒體信息輔助教學的作用
2.1彌補教師專業技能的不足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師用語言和黑板書寫就完成了一堂課對知識的講授,這對更好的學習語文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就要豐富,技巧性十足,有針對性的講授,還要有一手漂亮的黑板書寫能力。由于教師的水平參差錯落,一部分的小學教師的基本職業技能還不夠高,能力需要提高,教學水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內容一般比較片面、簡單,在遇到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文章內容和字詞句時,教師就沒有辦法去講授。但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技術,將語文知識的內容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的形式展現出來,能對教師不好講解的部分進行輔助補充。有一些偏遠地區的教師,普通話不夠標準,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引導學生更好朗讀課文。
對于一些教師書寫不夠標準的,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去展現規范的筆畫、漢字。在上課的時候,一些難以理解的意境或者語言,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在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快就會理解文中的難點。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可以很好地進行輔助課堂教學,給師生提供幫助,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2提高課堂效率
之前教師講課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弄懂文中難以理解的地方,一般會在黑板上畫圖,讓學生理解,但畫圖占用了很多課堂時間,導致其他的教學計劃沒有完成,拖延教學進程,但是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內容的圖片、視頻、音樂等,豐富了課堂內容,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更能使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還能節約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在課前讓老師充分制作課件,更完整高效的制作課堂內容,在上課的時候向同學講解,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小學語文多媒體信息輔助教學的策略
3.1利用多媒體,增強師生互動
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過程學習,很輕松的就完成了語文知識,促進師生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教學,引領學生積極學習,做知識的引導者。教師要注意把多媒體教學和語文課本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有趣。在制作語文多媒體課件時,要制作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內容,提升課堂氛圍,師生加強互動,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
例如,在學習《我們奇妙的世界》這一課時,作者從極普通的事物中發現了大自然的奇妙,并分別從天空、大地兩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世界的奇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味課文所表達的情感,理清文章結構。借助多媒體,通過圖片,音樂的直觀感受,練習生活實際體會這些普通事物中的沒。多樣朗讀,再讀中感受奇妙,腿坐著時如何把這種“奇妙”寫具體,寫生動的。在上課開始的時候,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發現,然后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日出,日落、云、霧、雨等自然風光,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利用圖片和音樂相融合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感受周圍世界的奇妙,發現美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這種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活躍思維,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將多媒體有效融合在語文課堂中,有利于語文教學的發展。
3.2利用教學情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營造高效課堂也具有重要意義。多媒體教學方法,把文章內容以圖片、視頻、音樂的形式展現出來,創設了語文教學情境,增強了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效果,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進入到活躍的語文課堂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喜愛程度。
例如,在學習《涼州詞》這一課時,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一段有特色的樂曲,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再根據情境聯想古詩。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作者圖片和個人簡介,讓學生了解到作者當時的創作背景,隨后教師講解,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方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了解了《涼州詞》的由來。
3.3開拓教學思路。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思路方法要及時進行創新,革舊鼎新,推陳出新。變換思維模式,根據教學經驗,不斷提升教學方法和能力。多媒體教學課件要有創新形式,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活力。
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時,這是一篇語言優美,內容詳實的課文。作者從海水、還低、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群島的美景。課文主旨就時使學生了解西沙群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學生對西沙群島是一無所知的,根據這點,易于教師啟發他們的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上網瀏覽西沙群島的圖片、文字介紹、視頻文件等,幫助學生建構其對西沙群島的感知認識。教師把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相融合,讓學生上網查詢、瀏覽、篩選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網上的資料可以說是圖文并茂,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網上精彩的畫面,動感的形象,配以簡明生動文字說明,更是刺激了學生的視覺感官和聽覺感官,促進了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利用多媒體輔助軟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體會西沙群島是個富饒美麗的地方。
3.4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理解
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夠好,教師就要采用利于他們理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事例或者物品來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方法。小學生對待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這個特點,制作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豐富生動的視頻、活潑歡快的音樂、多彩的圖片來進行展示,吸引學生的目光,研究出更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我是一只小蟲子》這一課時,這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蟲子是一種小動物,了解到一只蟲子雖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引導學生要熱愛生活。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展示蟲子的活動過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陪阿姨那個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敢于追求美好的同安,熱愛生活。教師讓學生放學回家,觀察蟲子的活動軌跡,了解蟲子的習性。把生活中的蟲子和課本中的蟲子相比較,增強學生的深刻理解。
四、結束語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營造高效課堂。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參? 考? 文? 獻
[1]張曉梅.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新通信,2019,20(24):204-205.
[2]周學毅.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學周刊,2019(15):141-142.
[3]任雪.多媒體技術下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策略分析[J].文教資料,2020(12):57-58.
[4]孫海茹.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20,(24):27-28.
[5]宋志華.小議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輔助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8(5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