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俊 李巖
摘 要:文章對黃虎威先生的《陽光燦爛照天山》這首曲子的整體藝術取向進行簡單概述,在主題思想、結構、表現手法、音樂風格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同時對在表演過程中有關氣息、運指、吐音、音準等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長笛;黃虎威;《陽光燦爛照天山》;演奏技巧
《陽光燦爛照天山》這首曲子是在1972年由我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黃虎威先生創作,這首曲子充分地展現出我國新疆地域音樂作品風格,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整體的民族風格配以優美的長笛音色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此曲在旋律、音色,節奏、技巧等方面都有其特點。
一、樂曲《陽光燦爛照天山》的藝術價值
《陽光燦爛照天山》在中國當代的長笛藝術作品中具有相當高的地位,不僅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而且使長笛樂器完美地和民族特點融合,大大地推動了長笛樂器在我國的發展,為今后的作曲家對器樂作品的創作提供更廣闊的視野和靈感。整部作品的結構非常完整清晰,對氣息、音色的要求非常高,氣顫音的使用也是更加出彩,主題部分氣顫音速度加快,演奏者情緒高漲,使曲子充滿激情。這首曲子也是近年來長笛考級中的重要曲目,對社會的影響廣泛,具有極高的音樂價值以及社會地位。
二、樂曲《陽光燦爛照天山》的作品分析
第一,作品的主題思想。《陽光燦爛照天山》完美地展現了長笛的優美音色,該曲主要描述了天山的自然景觀和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歡快歌舞場面,表達作曲者對我國西部地域的熱愛。作曲者將富有代表性的民族風格充分地融入樂曲當中,并配以高難度的演奏技巧,把這首曲子順利推向頂峰。
第二,作品結構的分析。《陽光燦爛照天山》是當代典型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作品,此曲具有獨特的華彩片段,而作品中的調式、旋律、節奏、速度、音域和力度都表現出新疆地區獨有的地域特征,作品極注重對情感的表達,通過大量的華彩抒發熱烈的情感。樂曲結構嚴謹,各部分銜接自然。所以這首曲子在國內備受長笛愛好者們的喜愛。
這首作品是復二部曲式結構,由慢、快兩個部分組成,慢的部分結構為單三部曲式,快的部分是再現單二部的曲式結構。另外,此樂曲還有引子、華彩和尾聲,共有235小節。
首先,引子部分由鋼琴八度齊奏與琶音在D大調上進行,顯示出了天山高大雄偉的氣魄,接著進入32分屬持續音的演奏,為長笛的演奏進行了鋪墊。隨后長笛在D大調上開始陳述,同樣也是展述天山的雄偉氣魄,接下來便轉入a小調,這部分是長笛的華彩樂段,由11連音和6連音組成,以上行半音階結尾,結束在a小調的屬和弦,引入主題。
主題開始,第一部分是單三部曲式結構,A樂段為第4-14小節,a樂句以A大調旋律開始進行陳述,一共有3個樂句,調性清晰,有強烈的傾訴性。b樂句以附點音符為主,律動性較強,主要是對a樂句的烘托,給人一種天山廣闊雄偉的感覺。c樂句鋼琴伴奏與長笛主旋律的八度齊奏相互呼應,烘托主題。接著直接引入B樂段,B樂段是(4+5)結構,其中d樂句(2+2)結構,后兩小節是對前兩小節的裝飾性變奏,d樂句中調性發生了改變,從A大調轉為D大調,旋律也更加豐富,最后速度逐漸放寬,以八度音程結束本樂段。A樂段(第24-36小節),是對A樂段的再現部分,調性為D大調,再現部的a與呈式部的a不同的是向上模進四度并且在每個樂句的連接處都有14連音音階,華彩性更加明顯,b樂句同樣如此。c樂句與呈式部不同的是采取了變奏,具有活潑性。最后以a小調的主和弦音結束,整個第一部分結束。
樂曲的第二部分是再現單二部的曲式結構,這一部分主要體現生活在天山南北的人民質樸無華的快樂生活,整體呈現歡快的節奏特點。C樂段(第58-73小節)的e樂句是8+8結構、結構規整的重復樂句,調性為d小調,以切分音型為主,速度為歡快的。C樂段是e樂句的變化重復,典型的合頭換尾,兩個樂句的調性不相同,第一句是在G大調上進行闡述,而第二句轉換成了d小調,和上一句相比的變化重復進行了加花的變化,最后結束在主和弦音上。D樂段(第106-147小節)開始是一個8+8的平行樂段,速度明顯加快,后一樂句比前一樂句提高八度,進行變化重復。D(第172-194小節)樂段為減縮性再現,并在結尾處進行了擴充。
尾聲部分(第195-235小節)樂段開始是迂回上升的旋律,隨后速度逐步加快,最后回到D大調旋律結束。
第三,作品表現手法。長笛是西洋樂器,而《陽光燦爛照天山》是一首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作品,用長笛演奏的中國風味曲子少之又少,國內大部分的長笛曲都是改編移植的長笛曲,而這首作品為我國長笛界做出巨大的貢獻,充分使長笛優美的音色和民族風格相融合。
三、表演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陽光燦爛照天山》是一首對演奏技巧要求很高的作品,氣息、音色把握方面難度較高,氣顫音的使用也是更加有難度。所以,演奏者需要做好對氣息的控制,對吐音均勻程度的注意,對運指技術的訓練和音準的控制,充分演奏出作品獨特的風格以及色彩變化,達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在實際演奏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四點問題:
第一,氣息問題。長笛是木管樂器,但是與其他木管樂器不同的是,它吹出的氣流在笛頭產生空氣摩擦震動后在笛尾傳出,而在這個過程中吹出的氣只能進入笛管中約三分之一,這對演奏者的氣力和氣息的控制就有很大的挑戰。如果吹進去的氣流太大但是氣息的傳播速度降低,就會引起震動不足,音色和音準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這首作品的篇幅過長,樂句大多呈六連音、十一連音狀,從華彩部分第三到第四小節都呈螺旋式的音階。在第4-14小節,想要把這段華彩吹好要反復練習音階,氣息必須勻速地吹出,氣流太大的話會影響到整個華彩的意境。而且,因為重復的六連音和上行的音階銜接非常緊密,需要大量的氣息才能完成,這對演奏者的氣息有著很高的要求。演奏者在呼吸的時候,一定要把氣吸滿,打開橫膈肌吸到下腹部,勻速地把氣吹出,最后結束在小字三組的a上。這時候橫膈肌需處于緊張狀態,配合嘴部快速吹出,把音頂出去。隨著減弱的標志迎來歌唱的片段,這時的氣息可以稍作緩歇。
第二,運指問題。該作品旋律優美,不僅華彩部分出巧,而且裝飾音、打音的運用也出奇美妙。在第45-47小節處,手指變化非常快,基本上音程都是反復上升狀態,尤其是在45小節,連續的27個音需要一口氣吹完,這就要求演奏者的手指一定要達到非常靈活的狀態,手指變換過慢的話會拖延整個樂句的速度,而且氣息也很難跟上。練習者可先找到適合的練習曲反復練習,從二度、三度,一直到八度來回練習,慢慢地,手指可以跟上了,就可以開始在樂句銜接部分進行練習,最后達到一個滿意的效果。
第三,吐音問題。吐音有單吐、雙吐、三吐,其中單吐和雙吐在長笛演奏中較為常見,吐音需要演奏家用橫膈肌保持收緊發力,舌頭一定要放松,不然吐音會非常不均勻,吐音要發出有力的聲音,干凈利落,不能拖拖拉拉,不然發出的聲音不清晰。在作品第68-83小節中,對吐音的要求很高,在這里不僅僅有吐音,還有高音b,而且這里的速度是歡快的,聲音活潑,速度快,打音和吐音同時演奏,所以難度是相當大的。
第四,音準問題。該作品的音域從低音d到高音b,涵蓋廣泛,而且音符銜接非常緊密,如果氣流達不到,那么低音很有可能被蓋過去,給人一種很奇怪的音律。因此,練習者必須在練習長音的時候,多練習低音,讓嘴角形成肌肉記憶,這樣以后吹奏的時候會非常容易。練習的時候一定要用校音器,把音吹準確。
四、結語
本文是對《陽光燦爛照天山》這部作品的詳細研究論述,包括樂曲的演奏難點、音樂風格的把握、演奏技法以及結構分析以及在實際表演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優秀作品對社會及相關學界研究都有重要價值,因此,要學會合理利用優秀作品,將優秀作品更好地傳播下去。
參考文獻:
[1]梁婉藍,彭斌.《陽光燦爛照天山》華彩樂段的音樂表現分析[J].當代音樂,2018(10):144-146.
[2]姜楓.黃虎威長笛獨奏《陽光燦爛照天山》結構分析及演奏難點[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7.
[3]丁元.長笛獨奏曲《陽光燦爛照天山》的音樂風格把握與演奏技巧[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2017.
作者簡介:
張德俊,齊齊哈爾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音樂學。
李巖,齊齊哈爾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表演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