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穎 王啟鑫
◆摘? 要:針對現階段鐵路部門職工線下培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互聯網+”發展趨勢,探索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職工培訓方式。重新設計培訓流程,并從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提出保障線上線下培訓教學實施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職工培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1現階段鐵路干培現狀
鐵路部門一向重視職工的崗位培訓工作,以滿足鐵路崗位的特殊性要求和崗位職責對員工職業技能的要求,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鐵路部門對職工的培訓主要通過集中培訓,線下面授這種方式開展。學員在培訓期間需要脫產到培訓基地進行課堂學習、之后進行結課考試。集中培訓的優勢是教師和學員,學員和學員之間可以面對面的學習交流,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討論解決。缺點是每次培訓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比如要安排學員食宿,要對參培學員進行日常管理,協調授課場地等。鐵路部門也一直在探索“互聯網+培訓”的方式。
2020年3月期間,為順利開展培訓工作,我院繼續教育學院綜合運用APP等智能終端信息網絡技術,利用學習通、釘釘等平臺進行線上網絡授課,積極探索實踐“互聯網+培訓”模式。全年共有24個班,2206人次,10402人天采取線上培訓方式。極大地滿足特殊時期鐵路職工在線下職業技能培訓暫停情況下的實際培訓需求,為運輸工作有序進行提供保障。
2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此次“互聯網+培訓”授課實踐,發現在現階段線上授課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2.1教學效果受網絡影響較大
現階段的線上授課多采用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授課。相當于把原來授課教師在教室講課,變成了在網絡平臺上直播授課,教學形式變化不大。受網絡的影響會出現語音延遲,卡頓的情況,影響聽課者的學習感受。同時,網絡直播授課,教師通過直播講授計劃好的課程內容,學生通過網絡聽,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員直接交流、探討的機會較少。教師無法向線下授課一樣通過學生的反映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而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
2.2平臺功能單一
現階段培訓授課多采用“釘釘”軟件進行教學,這個平臺操作簡單,初學者容易上手使用。但是平臺的功能比較單一,和“學習通”“職教云”等專業學習平臺相比,缺乏多樣化的學習功能和學習情況的后臺數據統計,不適合學習者線下自學,不利于培訓部門掌握、督促、評價、統計學員的學習情況。
3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模式探討
從問題導向出發,由于鐵路企業工作的特殊性及企業對職工培訓的要求,鑒于現階段職工線下和線上培訓出現的一些問題,考慮到職工工作繁忙、參加集中學習時間有限、學員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要求差異性較大等因素,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解決當前矛盾的不二選擇。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工作場景,借助互聯網、手機客戶端等各類平臺,結合線下現場集中培訓教學的各種手段,可以實現培訓教學實施模式創新,取得更好的培訓效果。
3.1培訓過程設計
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培訓模式可以將培訓分為線上分散學習、線下集中組織面授、現場實作學習等三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線上分散學習。教師前期按照培訓專業構建好相應學習資源,預先設定好學習任務知識點,考核要求及考核內容,學習問題反饋討論區,為后續學員的線上自學做好準備。學員在線下選擇自己合適的時間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和相關內容考核,并將學習中和工作中遇到的相關專業問題在學習反饋討論區集中反應。教師收集學員反饋的問題。
第二階段線下集中面授。學員來到培訓基地進行短期脫產面授,面授時間不宜過長,以兩到三天為宜。一方面教師根據前期學員在學習平臺上反饋的問題進行統一講解,另一方面組織學員討論,交流各單位的優秀做法和先進經驗。
第三階段現場實作學習。可根據具體培訓崗位工作特性決定是否需要此階段學習。對于有實操要求的崗位,可通過虛擬仿真軟件與實物設備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學員現場實訓,這種高新技術和實踐操作的結合可以極大地調動企業員工的學習熱情,學習效率高。若鐵路企業本身不具備虛擬仿真實訓設備,企業可以與具備實訓條件的高職院校合作,完成這一階段學員培訓。
3.2融合式培訓教學保障
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培訓方式,不僅是教學形式的簡單變化,更需要從重構教學內容、新建教學資源、變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做好保障。
3.3重構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設計是培訓的核心。進行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課程與崗位特點,考慮職工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線上學習、面授教學和實際操作等方面圍繞實現教學目標、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教學各自的優勢,從線上線下相融合角度進行課程整體設計,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融通互補。混合式培訓的教學設計應該打破原有的章節知識體系,采用任務驅動,重新構建教學內容。在課程內容設計上要體現針對性和創新性,與知識應用需求相結合,貼近學生工作實際。從培訓學員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出發,設計貼近工作實際的培訓任務,提升學員的學習興趣。形式上要具備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規章規范從事實際工作的習慣和運用創新的思維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3.4開發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是線上培訓的基礎。建設學習資源應秉持“為用而建”的原則,分步驟逐步開發建設課程學習資源庫,為學員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便于學員線下利用空閑碎片時間學習。前期對于理論知識、基礎規章、技術標準、應急方案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可以提煉出一個個小的知識點以微課、動畫、課件等技術形式展示,便于學員學習掌握。同時配合闖關答題活動,檢驗學員的學習效果。對于日常業務流程、常見問題、新政策實施、新技術使用等培訓內容可以開發簡短的微課堂,利用小微課、小漫畫等形式實現培訓。未來可以采用標準化模塊教學資源開發,設置通用理論知識、通用規章制度、安全教育、專業知識、應急預案等幾大模塊,整合企業各項資源、形成系統的企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進行培訓時,按照培訓崗位要求,從資源庫中選擇相應模塊即可用于線上培訓。
3.5培養復合型師資
教師是融合式培訓的重要保障。采取融合式培訓后,對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光能教好課、組織好課堂、具備現場經驗,已經不能滿足融合式培訓的需求。教師還需具備混合式教學理論、教學設計、教學資源開發、網絡教學平臺使用、先進課程制作技術應用等綜合能力。可以組建校企合作的教學師資團隊,集體研討備課,共同設計課程架構、開發教學資源。定期組織培訓,提升團隊教師的信息技術的使用和課程開發能力;組織研討交流,交流混合式培訓感受和課程設計經驗,多方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
4結論
隨著終身學習觀念的深入人心,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方便的學習、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成為大眾新的需求。在職工培訓上也應考慮到學員的此類需求,但由于鐵路崗位特殊性,完全的線上學習恐不能滿足一些特殊崗位的需求,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融合式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成果,改變的是教師教的模式和學生學的模式。現階段可以先從部分培訓課程入手,嘗試融合式培訓模式改革,根據實施效果,考慮逐步推廣。最終實現通過對學習平臺記錄的學生學習行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學員定制“個性化“學習內容,使學員可以有針對性、多方面、分層次地進行學習,既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又能達到培訓效果,滿足企業要求,實現企業、學員雙贏。
參考文獻
[1]吳梅,任東凱,徐洋.鐵路客運站段“互聯網+”培訓的構想與實現[J].中國高新科技,2019(59):115-117.
[2]李曼,趙睿,郭嘉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推進思考[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7(4):38-41.
[3]于勇.“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車站信號自動控制系統維護》改革實踐的探索[J].江西建材,2021(2):204-205.
作者簡介
于麗穎(1982—),女,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碩士,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
王啟鑫(1982—),男,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本科,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春高鐵基礎設施段工程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