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方式和觀念在不斷的變化。在新的課程里老師要讓學生為中心去實施理念,實現積極,表現自主,彰顯合作,來探究的學習模式。本次主要是來探索初中數學在課堂上實施小班化教學的策略,在人數上小組合作的效果,老師和學生交流上的探索,來研究和進步教學的策略,然后提出一些新穎的意見。
◆關鍵詞:小班化;數學教學;有效方法;案例分析
一、小班化教學有利于課堂互動
初中數學教學小班化,一方面能夠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在課堂上發表自己對所學內容和知識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通過學生自我展現,老師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教學效果,從而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通過豐富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目的,學生能夠對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老師也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兩方面的提升使得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材要求學生在實際動手過程中思考,并最終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教材中設置了幾個做一做,已知幾個邊角條件,讓學生畫出三角形,最后得出結論。即作為本節內容的探索過程。關于探索三角形相似的課,發現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畫三角形,然后在老師的要求下測量了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然后老師對測量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并做了總結,整個過程,學生動手的主動性差,學生的思維也被壓制,而學生對于老師得出的結論半解半疑卻隨聲附和,整個活動過程不像是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像是課堂的一個部分。活動的主體不是學生是老師。活動的主體該是學生,活動過程中的思考也應該屬于學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現在正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下一步要做什么,最終我們要通過活動得出什么結論。對于探尋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這一節內容,授課時在探尋過程進行之前,要詳細、有條理的去想要做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最終要要怎么樣。具體為:兩個三角形三角相等三邊相等,那么兩個三角形全等,如果用定義來說明三角形全等很麻煩,要用盡可能少的條件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要取得學生的認同,達到思維上的共識。告訴學生:如果利用已知條件作出的三角形一樣,就可以說明已知的條件可以證明三角形全等,如果作出的三角形不一樣,那么已知的條件不能證明三角形全等,在學生認同了這一點后再進行探索活動。
二、轉換教學思維模式 注重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此加以重視。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都是一概而論,大多對學生之間存在的事物認知、理解能力方面的差異沒有給與足夠的關注。小班化教學要求老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思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把思維的權力留給學生。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學章節有一道題目:一個角的補角比這個角大40度,求這個角的大小?這道題的解題步驟是:設這個角為a,則這個角的補角為:180?-a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得:180?-a-a=40?。課堂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表示已經聽懂,但有一部分尚處在迷茫狀態默不作聲,一位學生在下面喊道:“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這位同學隨即上黑板寫出方程:a+a+40?=180?。下面很多同學喊道:“老師,我也是這樣列的”。列方程的那位同學是這樣說的:“設這個角為a,那么它的補角為a+40?,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得:a+a+40?=180?”。這位同學說完后很多同學表這樣更簡單。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符合學生思維習慣的題目更有益于學生思維的提升和知識的建構。所以在教給學生知識之前應該去研究學生的知識體系。以便更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思維,更快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打造有效評價體系 發揮小班化教學優勢
在新的初中數學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學課堂上要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有效評價體系。而在小班化教學模式中,課堂學生數量相對較少,每個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相應的增多,這樣的優勢無疑是有利于打造高效的教學評價體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些適時地、有針對性的評價問卷,在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過程中,筆者進行了以下3種評價方式的嘗試,并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第一種指導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給出的評價作出及時指導,對于正確的、有創意的學生評價,老師要給出積極的鼓勵,對于有偏差、理解不到位的學生評價,老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及時的予以指導糾正;第二種分小組評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實行小組評價計分制。比如說小組內成員每次完成教學評價任務本小組都會相應得1分,如果學生評價完成的質量好,有新穎之處可按情況此次回答得2分,如果學生能夠勇敢上臺進行演示,那么本次評價任務可以得3分。小組得分直接關系小組成員榮譽感,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和團隊精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種鼓勵性評價,老師要善于從多角度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予以鼓勵,特別是對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尤為重要。比如說某些學生可能在代數方面知識理解有困難,但是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強,對于幾何問題理解比較深刻,老師在幾何內容教學時可以積極引導這些學生完成教學評價并予以極大的贊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由此及彼,從幾何到代數,讓學生重拾學習信心。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講求素質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今天,老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的束縛,破舊立新,積極探索和尋求符合新時代、新課標教學要求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小班化教學在初中教學課堂的煥發更強的活力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趙萬兵.初中數學新課程背景下的小班化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 000(024):17.
[2]姜俊超.初中數學新課程下的小班化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魅力中國,2015,000(030):47.
[3]黃小玲.小班化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昆明會場)論文集(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