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燕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政史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的記憶,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培養,人文精神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需多加關注。人文精神講究“以人為本”,從某種角度上看政史教學也是人文精神的載體,政治講述現代社會發展,歷史承載著人類文明,將人文精神培養與政史教育相結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教育;政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
人文精神培養需立足“以人為本”,引導學生發掘自我價值,并加強學生對人類文明的認知,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學習興趣。而從政史教學現狀來看,教學過程中缺乏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較強的功利性,反而不利于學生視野的拓展。對此,本文將淺要談論人文精神培養在初中政史教學中的意義,繼而探討相關教學策略。
一、人文精神在初中政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帶給了學生一定的壓力,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功利主義,將升學與求職作為學習的第一要義[1]。功利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可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但與此相應的會對學生價值觀以及社會觀產生不利影響。而人文精神的培養可較好的平衡這一點,在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現實的同時,也能重視人類文明以及自我價值,這恰好也是初中政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人文精神以歷史為承載,以政治為發展,可較好的健全學生人格,同時也能通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其能在社會發展中起到積極作用。尤其是在當前教育形勢下,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顯。當下,學校教育充分重視學生個人選擇,通過人文精神的培養,可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體系,從而能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選擇。
二、初中政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
(一)豐富學科知識,優化教學資源體現形式
過強的學習壓力會催生學生的厭學情緒,但同時學生對社會現實也抱有強烈好奇心。這是人文精神培養的難點,同時也可充分利用這一點打開政史教育的新世界。對此,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時,可加強課堂教育與社會現實的融合并配以相應的體現方式,可更好地實現人文精神培養與政史教學的融合。
例如,初中歷史中有一課牽涉到“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教學內容包括祖沖之和圓周率、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酈道元和《水經注》等,教學重點以古代科學文明教育為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則可豐富以課本為聯結,構建古代文明與當今社會的聯結,以多媒體為載體,配以課堂互動,以此來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教師可以圓周率為發散點,推演圓周率小數點后位數的演算過程,圓周率經過漫長的發展才到今天,凝結了古代人及現代人的智慧,教師可列出圓周率計算準確性記錄表,讓學生自行選擇記錄表中包含的歷史人物進行扮演,并假設教學當日為“圓周率日”,各大“歷史人物”在此聚集,探討圓周率的發展過程及應用。改變教學資源以文字呈現的呆板形式,讓其在學生對話過程中以另一種形式體現出來,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則負責豐富學科知識,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文化基礎,圓周率的首次算準者為巴比倫人,學生可能對巴比倫了解并不深,教師此時便可適當地引入巴比倫文化,使得學生對人類文明有更深的了解,從而實現人文精神的培養。
(二)更新教學理念,加強課本與社會之間的聯結
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及教學側重點,是平衡學校統一教學任務與學生個人興趣點之間的差異的關鍵要素。而人文精神培養講究“以人為本”,如想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教學理念需與時俱進,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例如在初中教育中有“豐富的社會生活”這一課,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立足于課本,以古人的生活為發散點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社會發展現狀的了解,并讓學生投票選取一種最喜歡的社會生活方式,或者最理想的社會生活方式,抽取一節課的時間作為“生活體驗日”,引入各種生活元素,期間可以“課本知識記憶卡”為貨幣,學生每記憶一個課本知識點便可獲得相等價值的貨幣卡,從而可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與此同時,教師也可直接帶領學生去往文化氣息較濃的人文景觀,通過視覺沖擊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能更為直觀地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發展。
(三)加強師生合作,鞏固人文精神培養效果
人文精神培養不僅僅是針對學生,教師這方面也應注意自身人文精神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及價值[3]。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就相關知識點進行師生之間的辯論,如“科舉制的創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考試的必要性”作為辯論點,老師作為反方,觀點為“考試沒有必要”,學生為正方,觀點為“考試具有必要性”,辯論一輪過后,可進行正反方交換。期間,教師可引入“人文精神”與“功利主義”的深層辯駁,強化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認知。通過有效的教學辯論,可進一步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能奠定人文精神的培養基礎,也能實現師生的雙向成長,拓展人文精神培養的教學意義。
三、結語
人文精神重視人的精神價值,體現了人對自我價值的尊重,同時也是文明發展的重要體現。在政史教育中,需加強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才能迎合現代化教學要求,實現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對此,教師需豐富課堂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融合,豐富教學資源內容及體現形式,同時要摒棄教學舊思想,更新教學理念,避免閉門造車墨守成規。與此同時,重視人文精神培養,師生合作,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實現師生的雙向教育。
參考文獻
[1]孫路明.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試論[J].考試周刊,2018(15):128. .
[2]林慶明.在歷史材料論述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藝術,2018(9):68-69.
[3]李康.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路徑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