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蓉


洋紫荊花開滿城的時候,柳州城市的美,洋洋灑灑寫在了每個賞花者的眼中,和著涌動的柳江水,印在了江岸的百里畫廊,印在了平常人家的軒窗。而在熙攘的街角,花的香摻雜著螺螄粉的味道,形成了這座城特別的氣息,這是一種清秀的山水圖景與人間溫暖的煙火味相雜糅的氣質,素淡而濃烈,純樸而豪爽。
園林般的柳州,是中國西南工業重鎮,工業總產值占廣西的四分之一,具有非常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多年前,柳州提出“經濟升級、城市轉型”,并舉全市智慧和力量實施“二次創業”。而今,隨著廣西“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柳州的城市發展若想有大的突破,必須拿出跨欄奔跑的拼勁。“十四五”時期,柳州藍圖繪就,正在為建設“廣西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基本建成現代制造城”而努力。
在壓力中前行的柳州,對人才需求更為急切,迫切地需要教育為城市發展新動能、資源要素集聚、內涵品質提升發揮支撐和先導作用。那么,在城市發展的關鍵節點,教育如何為城市發展做好本土人才的培養,以及服務好這座城中所有人對教育的需求?柳州教育人有著普遍共識:以改革凝聚力量,以改革提升質量,以不懈的努力讓教育走向更高的境界,加快推動城市教育現代化。
柳州教育,正用質樸的教育觀推動區域課程改革
教育,嵌入在城市的紋理中,帶有城市歷史文化的烙印,更有人的精神留痕。柳州,作為48個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區,教育有著豐富的樣態,其構建教育生態有著基本遵循:尊重每一位教育主體,讓他們能感知教育帶來的力量。柳州秉持這樣一種樸素的教育理想,正用柔軟而堅韌的力量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柳州從2016年開始實施了《柳州市提升中小學幼兒園課程領導力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使全區域每所學校在構建可供學習者選擇的課程體系上,更加具有指向性。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核心”,是學生學習重要的要素集合,并能幫助學生獲得教育體驗和經驗。柳州在推進《計劃》的過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組織架構。如教育局成立了領導小組,每一所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核心的課程領導力建設團隊,在制度機制上理順了改革關系和改革路徑。
在《計劃》實施中,柳州充分調研論證,制訂了學校課程規劃編制研究、課程評價改革與實踐研究、學科課程建設研究、學科教學有效性研究等十二個維度的研究項目,使區域課程改革不斷向“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校長、每一個老師都要提升課程領導力”目標邁進。通過三年的實施,柳州各學校基于校情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并充分挖掘本土課程資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課程研究場域。例如,許多學校利用本地的民族風情資源開發的民族體育、民族藝術課程很有特色,既尊重了民族性,又保留了本土性。豐富多彩的學校課程,形成了一道道特色各異的亮麗風景線。
多年來,柳州市教育水平始終走在廣西前列,成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批國家級實驗區。隨著柳州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城市教育呈現的良好生態亦如山清水秀的城市圖景,有序的教育格局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許多制約區域教育發展的難點和瓶頸問題得以解決。柳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蘇敏說:“柳州的課程領導力計劃,在遵循質樸的教育規律基礎上,由校長領導教師團隊,根據國家課程目標、課程方案和學校育人目標、辦學理念、辦學目標等,創造性地設計、編制、開發、實施、管理、評價課程,從而促使學校辦出特色,也促進了區域教育質量的提升。”
柳州教育,用開放的精神大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
一碗粉火了一座城。一碗再家常不過的螺螄粉讓柳州家喻戶曉,天下皆知,讓舌尖上的煙火味溫暖了凡塵。當然,火出圈的城市都是有準備的。
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記者看到螺螄粉包裝機器人正在調試運行。該產業學院是柳州螺螄粉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除了為螺螄粉產業培養人才,也為螺螄粉企業提供員工培訓,并參與整個螺螄粉產業相關研發。學院遵循科研與實訓培養并行,專業與產業融合并重,使“小螺螄,大產業”的理念滲透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正為已經突破百億產值的螺螄粉產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預計每年將為柳州螺螄粉產業鏈輸送500位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復合應用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柳州考察調研時強調,“發展產業一定要有特色。螺螄粉就是特色,抓住了大家的胃,做成了舌尖上的產業”。除了螺螄粉產業,柳州有上汽通用、東風柳汽、廣西汽車集團、一汽解放四大整車生產基地,也聚集了鋼鐵、機械等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智能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正加快布局和發展。柳州圍繞城市工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將職業教育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并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推動“產業—專業”集群式發展,著重建設智能裝備制造、軌道交通工程等專業集群,新增工業機器人、智能產品開發等專業,及時回應柳州新興行業產業發展的需求。
柳州開放且趨向成熟的產業集群良性發展態勢,是出圈的原因,亦是基礎。這與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長期保持良性互動是分不開的。柳州的職業教育依循城市產業的發展,正用一種動態、開放的精神,循序推進改革。
這種對職業教育應時應地的動態改革,體現了教育決策者對社會發展的敏感度和對經濟社會龐雜關系的清醒把握。柳州職業教育產生了許多可供借鑒的實踐經驗,并逐步形成了“政府領航、雙元一體、教產相伴、融合發展”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柳州模式。
在總結“柳州模式”的時候,柳州市教育局局長潘旭陽解釋道,職業教育是與地方經濟、產業最貼近的教育。柳州一是科學制定職業教育政策體系,根據柳州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布局來設置專業,并引導職業學校錯位發展,不同學校針對不同產業設置專業。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加大專業群和產業學院建設。三是教育部門與政府其他行政部門積極合作,協調外部資源,為培養人才及校企合作搭好平臺、鋪好路。四是促進職業教育更加開放,與東盟國家開展深度合作,以“柳州技藝”助力“柳州制造”走向世界。
柳州在加快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同時,秉持讓每一位職教學生能夠體面生活的理念,非常重視學生行業平移能力的培養。對人的發展的關照,凸顯了職業教育的價值,讓職業教育在促進城市發展方面有了廣泛而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