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珺怡 常志有
(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云南·昆明)
[提要]隨著我國電子商務行業迅猛發展,尤其在農產品電商領域,“直播帶貨”更是成為主流趨勢,但西南地區的中等職業院校在進行電子商務課程開發與設置時,普遍延續高等院校的教學思路,并未從根本上考慮中職學生的學情,且教學內容遠遠滯后于電商行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因此,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探討如何利用“網絡直播技術”,將中職院校教材開發及提升學生就業技能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對接,設計出相應的課程開發方案。
隨著“互聯網+”與不同行業的交叉融合發展,農業領域也逐步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農業電商是通過電子數據傳輸技術開展的商務活動,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易用性、廣域性和互通性,創造了網絡化商務信息交流和業務交易的環境。電子商務零售行業的本質是通過數據傳輸技術開展的商務活動,借助現代先進的信息科技手段,實現跨時空交流,打破了傳統電商業態下買賣雙方難以實現信息互通的落后局面。
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在極短時間內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宅經濟”逐漸成為主流。由于全國各地的農民均面臨貨品滯壓與銷路不暢的問題,作為嚴峻疫情形勢下破解農產品滯銷困局的有效渠道,線上訂購瓜果蔬菜模式以其高效便捷的特性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而這一模式的發展,也讓在疫情之下生意遭受重創的農民嗅到利好。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云助農”營銷模式上線,該模式聚焦于雙方供需層面,且融合人文關懷、現代經營理念及市場運作機制,打通了農產品“買難”、“賣難”的“神經末梢”,克服了農產品的產銷對接障礙,切實推進農產品上行工作提質增效。
2021年4月1日,知名主播薇婭在其直播間上架了來自湖南省古丈縣和貴州省沿河、普安及四川省青川縣的扶貧公益茶“攜茶”,憑借其強大的帶貨能力,創造了超過130萬元的銷售額,達到了宣傳當地特色農產品的良好目的,為該地實現“電商扶貧,科技助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淘寶直播和“云助農”模式正在助力我國億萬農民實現脫貧致富。因此,本文將結合當前我國農產品電商直播現狀和企業對中職學生技能的要求,著重探討“網絡直播”在農產品電商課程中的教學及運用。
目前,我國農村淘寶及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較大,大部分高等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人才在就業時未下沉至農村電商領域,而中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在就業時的方向比較局限于客服和美工崗位。而農村電商領域的就業方向不僅要求從業者要掌握普通人才具備的電商知識,更應當具備一定的農業生產知識和現代信息技術技能,才能適應時代的節奏,迅速成長為合格的“新農人”。
(一)課程設計思路。本課程是中等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子商務專業素養、信息技術能力為理念的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中,應當體現出電子商務行業的時代性和前沿性,以培養過硬的實操技能為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根據企業對崗位對切實需求來培養人才,明確人才培養方向,按照專項模塊來設計課程,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構建工學結合的項目制模塊化課程的開發思路。
在進行課程開發設置的過程中,切不可脫離市場需求照本宣科,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就業愿景,構建“工學交替”多重層級模塊式課程體系,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培養實操技能與職業素養“雙高”的電商人才。
在云南省中職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開發過程中,應將職業基本素質與人文素養培養課程相結合;職業基礎能力與專業基礎模塊課程相融合。與此同時,可針對云南省的特色農產品,參考企業對產品營銷與管理能力的要求,對應崗位特質崗位特質設置模塊課程,例如:茶葉營銷模塊課程、食用菌營銷模塊課程、蜂蜜營銷模塊課程以及果蔬營銷模塊課程以此適應學生工作以后的崗位遷移與進階需要。
(二)教學手段。在本文中將圍繞如何借助網絡直播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展開對中職院校電商課程開發的探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借助多媒體設備、智能手機、高清攝像頭聲卡套裝以及鎂光燈等進行教學成果演示,學生主要使用手機來配合教學活動即可。
(三)課程設計目標
1、政策導向。2020年6月5日,《云南省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提質增效促進農產品上行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關于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制,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面對我國發布了電商行業中,農村電商存在人才短缺的窘境,國家陸續出臺了相應文件,大力呼吁社會企業及學校培養該領域人才,彌補人才缺口。
2021年2月19日,云南省政府印發了《中國(德宏)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將立足于云南本土優勢,充分發揮德宏州及邊境地理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構建出具有德宏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體系和運行機制。
2、電商直播人才培養方向。當前,我國電商零售行業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近四成從業者未達到本科學歷層次。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布《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該《報告》預測未來三至五年,農產品網絡銷售人才的需求量會極大地擴張,預計人才缺口將會達到350余萬左右。直播營銷憑借主播強大的渲染能力和帶貨能力備受企業青睞,目前電子商務企業在對電商零售人才進行招聘時,不僅要求其專業背景,更針對直播電商衍生出來的主播助播、直播選品、直播策劃設置相應崗位。因此,筆者將結合云南中職院校電商專業現有課程,將“直播帶貨”與“網絡營銷”相結合,培養市場當前緊缺的農產品銷售人才。
3、課程目標。針對中職學生理論基礎較弱,但實操能力較強的特點,筆者采用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進行授課,根據不同的單元模塊和難度等級設置任務,使學生能夠在實操過程中培養出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培養出細致、負責的職業素養,并在結課時能以小組的形式上臺匯報合作成果,能概括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重大變革,以及掌握開設網店的基本流程,明確各個電商崗位的工作職責,為今后成為一名合格的“電商人”打下良好的根基。(表1)

表1 中職電商課程人才培養目標一覽表
4、課程考核方式。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校內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課程考核與職業考證相結合的方式,即最終考核成績除了期末考核成績外,還包括平時每次實訓成績的過程考核;除了校內考核之外,將農產品營銷相關企業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評價也作為考核成績的組成部分。
目前,隨著“互聯網+”時代發展,互聯網思維不斷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購物渠道,比如主播在平臺上銷售云南昭通蘋果,主播通過直播的形式,走進鄉野田間以科普的方式向觀眾介紹昭通蘋果的特點、生長過程,通過做實驗與觀眾即使互動,例如展示蘋果外觀、規格、切開后蘋果的剖面形態及口感等,這種銷售方式既能讓觀眾體會到趣味性,也能為當地農產品打開知名度。(表2)

表2 直播教學內容課程設計一覽表
相較于傳統電商“圖片+文字”的單一展示模式,網絡直播能更好地為農產品電商賦能,一方面通過視頻直播,消費者能親眼看到實物,通過立體地展現產品優勢,給買家更直觀的視覺體驗;另一方面自然的互動還能拉近買賣雙方的距離,增強雙方的黏性。網絡直播屬于一對多傳播,又可即時轉為一對一溝通,是真實的社交,以提升信任感來促成轉化率;相較于計劃型購買,低額高頻的農產品更像是一種沖動型購買標的,在現場直播氛圍渲染下,更易激發消費者從眾心理。(表3)

表3 農產品直播平臺特色一覽表
中職電商網絡直播課作為一門新開發的課程,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在課堂導入環節對本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以及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先予以說明,對設備使用的方法和細節進行講解和梳理,將本節課需要完成任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講理論知識與實操相結合,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要樹立“線上一分鐘、線下數年功”的理念,為農產品銷售做長期考量。例如,“創建淘寶店鋪”這堂課上,要求學生掌握注冊及申請一系列步驟,教師可先演示流程,再讓同學分組,設置情境創建屬于該組的店鋪,并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以直播的形式,推銷自己的店鋪及產品。最后以小組形式匯報成果,講述自己在直播過程中的體會,教室在此過程中應及時將學生的困惑加以記錄并及時解答,對于一些在直播中沒有經驗的同學,教師應及時鼓勵,給予學生正向反饋。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西南地區中職院校電商專業中存在的不足,校企應當聯合構建完備的校企合作機制,為學生提供相對健全的實習流程及良好的實訓環境,堅定踐行“以就業為導向”的宗旨;而青年教師應當適當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從根本上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打下基礎。 (通訊作者:常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