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勞動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的熱點問題,在現有的三級課程體系中,如何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真正有效落地是重中之重。文章通過將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將實踐基地、中小學校及學生家庭三條育人渠道緊密結合,使基地、學校、家庭三者共同形成勞動教育合力,以解決中小學校勞動時間和勞動場地不足、勞動教育課程零散化、勞動教育無法常態化開展以及勞動教育缺乏銜接等問題。
【關鍵詞】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三結合兩融合
【作者簡介】叢宏,高級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齊魯名師,山東省教學能手,主要從事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及教學方面的研究。 2020年3月20日,《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后,與之配套的綱要、政策相繼出臺,勞動教育成為當下的教育熱點問題[1]。筆者通過研究相關文獻,發現盡管在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面已經出臺或印發了具有指導意義的意見、綱要、實施策略等,在部分地區也涌現出很多先進的優秀案例,但從總體來看,中小學勞動教育還未能真正有效落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對如何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有效落地進行了探索。
一、中小學勞動教育有效落地面臨的問題
首先,在現有的三級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屬于勞動教育的時間嚴重不足,并且缺乏勞動場地,中小學校的勞動教育無法常態化開展。然后,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有交叉、重復,且中小學校缺乏專門的勞動教育師資力量,因此,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普遍存在活動化、零散化、碎片化等現象,學生無法進行系統性的學習。最后,勞動教育缺乏協同實施機制,基地、學校、家庭等各實施機構未能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如各方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分別承擔哪些職責、任務,著重開展哪些方面的勞動教育,如何有效銜接以避免內容重復或遺漏,如何協同實施等,這些問題目前尚未明確。
二、“三結合兩融合”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有效落地
在處理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關系問題上,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王秀玲提出:要加強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做好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兩者的有機融合。在這一“融合”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圍繞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展開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探索出“三結合兩融合”路徑,從而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地。
1.“三結合兩融合”的概念
“三結合兩融合”是指將中小學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將實踐基地(包括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社區、農場、企業等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中小學校以及學生家庭三條育人渠道緊密結合,通過課程融合、渠道結合,多方聯動形成勞動教育合力,以解決中小學勞動教育有效落地面臨的問題。
2.“三結合兩融合”的目標和價值
“三結合兩融合”的目標和價值體現在其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運用到勞動教育中,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視角組織和設計勞動教育內容,開發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特點,適合基地、學校、家庭實施的,有應用和推廣價值的勞動教育課程。使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機整合、深度融合,建立課上、課下結合,校內、校外基地打通,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聯合聯動機制,促進勞動教育真正落地。
3.“三結合兩融合”的實施框架及操作要點
根據“三結合兩融合”理念,筆者總結了“三結合兩融合”的具體實施框架(如圖1)。
在構建“三結合兩融合”路徑的過程中,操作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小學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兩融合”課程開發要結合地方特點進行分類開發,關鍵是要編寫相應的學生指導手冊。如圖1所示,“兩融合”課程開發首先要梳理匯總已有勞動教育課程資源,著重分析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疊部分。然后依據相關文件對不同學段的具體要求,厘清分別適合在基地、學校、家庭開展的勞動教育內容。例如,基地具備勞動教育的資源和場地優勢,可以以生產勞動和職業體驗勞動為主;學校和家庭具備常態化的優勢,可以以日常生活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同時結合地方特點進行整合、優化和提升,或者開發新的勞動教育課程。最后是要編寫適合基地、學校、家庭三條渠道開展勞動教育的課程資源包和學生指導手冊。這樣,學生無論是在基地、學校,還是在家中,都可以在手冊的指導下,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實現勞動教育目標。
第二,基地、學校、家庭“三結合”整體實施要職責清楚,任務明確,定期匯報展示,注重橫向交流。“兩融合”課程體系已經明確了基地、學校、家庭各自應該承擔的勞動教育內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還應進一步明確基地、學校、家庭各自的職責和任務,明確勞動教育的時間節點,分別制訂相應的監督考評標準,定期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成果匯報展示。不僅要面向學校、學生進行優秀勞動成果評選,而且要聯合各地共青團、少工委等部門,面向基地、家庭開展“十佳勞動教育基地”“優秀勞動教育家庭”等評選活動,組織基地、學校、家庭代表進行經驗交流,通過榜樣激勵和橫向交流推動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基地為依托的協同實施機制,多方聯動形成共育合力。
以山東省威海市為例,威海市現有三所公辦校外實踐基地,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及勞動教育課程?;嘏c中小學校相比,具備相對完善的勞動教育場地、設備設施及課程體系。基地中開設了蔬菜、花卉、果樹、糧食等種植類課程,金工、木工、模具加工等生產勞動課程,面塑、烘焙、烹飪、喜餅等生活勞動課程,3D打印、激光雕刻、物聯網等創新型勞動課程等。因此,中小學校無須再單獨開設這些課程,可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校園勞動的設計與實施中,開展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指導家庭、學生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等。
三、“三結合兩融合”實施時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1.需要業務精、能力強的具體負責人推進落實
“三結合兩融合”單靠一所學校、一個基地是很難完成的??梢砸揽慨數亟逃姓块T,特別是教研部門來整體推進實施。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研員或者這方面的名師、名家工作室成員都可以勝任相關的組織協調工作。因為他們既熟悉本區域的中小學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以及師資情況,也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既能成為溝通基地、學校及家庭的聯絡人,也能作為各方勞動教育的指導者和觀察員;既能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完善課程體系,也能歸納提煉協同實施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在區域范圍內推廣應用。因此,要確定具體負責人,確保“三結合兩融合”能夠推進落實。
2.先選擇部分基地、學校、家庭進行實驗教學,再逐步推進,全面落實
可以依托當地勞動教育或綜合實踐活動品牌基地、學校,或者這方面的名師、名家工作室成員所在基地和學校。首先選擇實驗班級、家庭進行實驗教學,并從中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同時在收集一手實驗資料后,及時調整完善。然后由骨干教師、實驗教師在區域范圍內進行示范引領、輻射推廣。最后梳理在推廣應用階段取得的成績以及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再次調整完善“三結合兩融合”典型經驗,逐步推進,全面落實。
實踐證明,將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兩者進行有機融合,將實踐基地、中小學校以及學生家庭三條育人渠道緊密結合,能夠解決中小學校勞動時間和勞動場地不足、勞動教育課程零散化、勞動教育無法常態化開展以及勞動教育缺乏銜接等問題。通過更為廣泛的基地、學校、家庭三者聯動,營造勞動教育氛圍,延展勞動教育空間,形成勞動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素養,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有效落地。
參考文獻:
[1]李紅婷.勞動教育目標定位及課例分析[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3):67-70.
(責任編輯:羅小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