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滿足科技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我國教育事業需要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培養創新型、應用型、科技型人才。隨著教學模式的多元化發展,STEAM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引導性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現多學科教學內容的有效整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當前人才培養標準相契合。加強小學STEAM教育課程內容設計與實踐,全面提高我國的科技生產力,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關鍵詞:小學;STEAM課程;內容設計;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18-0058-03
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需要做好STEAM課程設計,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內容的理解,創新傳統的教學體系,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作為綜合性較強的教學階段,教學設計需要強調多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層次性劃分,創造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課堂,為此,STEAM課程設計要以項目式教學為核心,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主題,由學生自主探討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設計要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主。
一、STEAM教學的課前準備階段
在進行STEAM教學課程前,教師首先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在帶有錄播功能的教室開展教學,為后續的教學評價做準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STEAM課程教學開展前,教師可以在教室內布置適合小組合作的座位,每個小組配備一臺具有編程功能的電腦,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準備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資源文件,文件內容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示。這有助于教學開展過程中的實驗分析以及教學完成后的教學評價,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另外,教師要通過網絡進行教學PPT的制作,制作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審美,強調教學核心內容,PPT中可以包含教學各階段的引導視頻,為項目式教學設計提供有力基礎。
二、確定STEAM教學的主題
在進行STEAM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為滿足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教師通常會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STEAM教學主題作為整堂課的教學核心,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挑選出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教學內容作為教學主題。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教學內容解決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STEAM教學主題涉及到的教學內容較廣,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根據主題內容設計出多個項目任務,并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生在完成各階段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尋找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學習方法。為了全面落實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教學主題的設計要有開拓性和靈活性,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思考,從不同角度探尋問題的解決途徑。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整合多個科目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科之間的關聯性,以STEAM課程作為主要切入點,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自然意識和生命意識。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建立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主題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內容的有效滲透。
在進行STEAM課程主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與合適的教學方法相適應,教師在進行探究引導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針對一些現象和問題提出相應的假設,要求學生進行證明;在進行教學流程設計的過程中,通過教學問題的提出,向學生出示提前準備的物品,要求學生通過相應材料的應用,進行物品制作,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主題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科技發展的新風尚,為學生創造出具有一定難度的生活主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同類型的主題相互影響、共同應用,搭配實踐探究、手工藝制作、生活創新等多樣化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程教學環境,保證STEAM課程內容的開放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STEAM課程主題的建立,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探究,了解知識教育的重要性,STEAM課程主題要從真實生活中取材,根據小學生的行為特點,提出具有針對性的項目要求。
三、STEAM教學課程中的項目設計
在STEAM教學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通常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項目主題的選擇要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環境,并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的基本能力。通過教學項目的制定完善課程結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具備專業應用技能,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根據小學生的行為特點設計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新聞媒體所提到的社會問題,選擇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內容,開展社會性項目實踐,確保實踐流程中含有多個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學科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要嚴格控制項目數量,在保證課程連續性和系統性的同時,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適當地調整項目難易程度,采用階梯式上升項目主題確立方式,保證STEAM課程項目的延續性。教師要領導學生做好預習,每完成一個學習項目后,適當地滲透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通過新舊知識的轉換,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同時,STEAM課程項目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勇于探索的專業精神。
四、STEAM教學實踐活動設計
想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就需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實踐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對教學重難點知識有一個基本的掌握。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將多個知識點融合在一起,通過某一核心主題,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作為活動引導性內容。從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來看,活動中的知識點不宜過多,要控制在學生能夠掌握和應用的范圍內,STEAM教學課程中教學活動的設計,首先要確立合適的教學主題,明確課程教學目標,融合多個科目的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STEAM教學課程的設計,需要將教學內容分為多個教學流程,每個教學流程中都可以融入一些教學活動,加強教學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意識,因此,教學順序的調整至關重要。教師在STEAM課程活動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除此之外,要參考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出全新的教學目標,將主要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設計相結合,通過項目式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積極探究,構建STEAM學習框架,豐富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共同參與到任務實踐的過程中,最終達成合作分享的教學目的,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與教學活動相關的視頻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些社會實踐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校溝通,將學生帶離傳統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真實情景中獲得真實感受,同時,學生在完成某一階段任務后,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內容進行再探究。只有讓學生充分掌握科學探究的方式,學生才能夠自主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推斷,通過實驗證明完成數據分析,得出最終結論,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STEAM教學評價體系建立
STEAM課程教學目標的建立,涉及到了學生綜合發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制定的項目活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想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當前的教學水平,教師需建立教學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分析。STEAM教學打破了各學科知識之間的界限,在進行學生學習能力評價的過程中,傳統的試卷檢測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綜合評價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集課程教學內容、學生綜合能力、學生專業技能于一體的評價體系,分析學生的課程教學參與度、項目活動完成度,完成教學評分,STEAM教學評價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評價目標,根據評價主體的表現情況,采取相應的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的主要目標是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通過實踐探究分析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針對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行測評,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分析項目式教學模式中的活動設計是否取得了應有的教學成效,同時,在進行學生能力評價過程中,需關注學生的項目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進行綜合評價。STEAM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總結,對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將多元化教學評價形式相結合,觀看課程記錄視頻、對學生開展采訪調查、舉辦主題班會讓學生對階段性的教學成果進行匯報展示等,保證評價過程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從課前準備階段、教學主題建立、項目設計、實踐活動設計、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分析了小學STEAM教育課程內容設計與實踐,鼓勵學生采用信息技術展示自己的任務成果,并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反思自身的不足,調整學習思路。
參考文獻:
[1]朱惠澤,楊金花.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的實踐思索:P-STEAM課程設計[J].創新教育研究,2020,(02).
[2]王毅剛.融合工程的小學steam課程設計與實踐分析[J].科學咨詢,2020,(3).
[3]楊彩香,鐘?? 媚,黃苗苗,潘?? 霞.設計思維培養為導向的小學STEAM課程教學設計流程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20,(5).
作者簡介:王迪(1984-),男,江蘇鹽城人,碩士學位,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智慧教室、STEAM課程、小學學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