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磊 吳小春
摘?? 要: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的基本功要體現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要采取適當策略提高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教師要善于把個人魅力轉化為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快樂、獲取學習的愉悅,從而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18-0042-02
教學是一門科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其科學性。教學的價值在于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而有效的課堂教學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現在遵循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規律,遵循教學固有的規律,使學生在最佳學習狀態中獲取最大化的學習成果。
一、教師專業實踐力的提升
(一)備課質量的提升
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于教師備課的用心程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提高教師的備課素質,通過教學的準備過程,抓住教學的科學性和價值性,然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科特點,精心有效設計,從而優化教學方案,激發教學智慧和靈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反思,同時也要積累教學經驗,當再次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是升華經驗的過程。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講究五練:練情感、練風格、練優勢、練發現力、練內化力。備課過程既是教學的起點,又是教學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要自覺提高備課素質,尊重教學與學生成長的規律,把握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有效方法,備出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備出學生的學習問題和學習心理,備出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感悟,不斷地創造優質課。
(二)駕馭教材能力的提升
教師要善于駕馭教材、分析教材、豐富教材。所謂教材,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各種材料和信息的總和。教師要駕馭教材,就必須了解和認識教材的特點,只有認清其特點,才能正確把握和使用教材,獲得應有的教學成效。
從教學過程中看,教材是以學生學習需求、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等為中心的。教師要依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我要學什么”轉變成“我怎樣才能善學”。基于此,教師不僅要講解學科知識,而且要重點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方法與能力。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需結合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在豐富的教學資源里精選教學內容,以充實和完善到課堂教學中來,這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
此外,教師要分析教材,從教材內容和編制的角度來選擇材料和情境,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的問題包括討論什么、探索什么。通過問題鍛煉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分析教材內容,將其轉化為課堂教學知識,并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理性思考,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課堂教學從導入教學開始,教師要合理運用導入方式,發揮導入教學的功能和作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其想學、愛學、善學,同時,要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的教學能力還體現在課堂教學的設問環節上,課堂教學的設問設置能夠展現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優秀的課堂設問一定是具有訓練學生能力價值和開發學生潛力價值的學習性問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帶動學生積極思考,以此培養學生的發現式學習能力。
講解教學在于有效精講,課堂上的講解方法多種多樣,無論是生動幽默、激情盎然,還是通俗易懂、邏輯嚴謹,都會把教師的風采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感染力、感召力,實現教育的價值。
二、評價方式的創新
課堂教學的反饋與評價反映了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可讓教師清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使教師有針對性地采取策略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因此,課堂評價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對課堂評價的研究也逐漸得到重視。評價方式針對評價客體呈現出多樣化態勢,有宏觀和微觀的;有課堂和課下的;有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有簡單和復雜的,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學實踐的檢驗來完善評價方案,使每個學科都有體現學科特點和個性的評價模式。
三、教研活動的提升
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教研活動,為教師們提供研討、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教師把在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困難、不足等問題進行交流、幫助、借鑒、探討,把集體教學智慧與個人教學實踐結合起來,新教師養成多請教、多商討的習慣,老教師在新課程和現代信息技術方面向年輕教師學習。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善于借助他人的智慧,豐富自身感受,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創新與創造能力。
總之,新課程理念的實質在于人文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因此,課堂教學要從了解學生、熟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生活體驗和感悟,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發現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找出有效方法引導和幫助他們,教師的教學預案越貼近學生的實際,課堂教學就越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吳松年.有效教學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美]安迪·斯蒂克斯,[美]弗蘭克·鄂貝克.有效的課堂指導手冊[M].屈書杰,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美]羅伯特·J.馬扎諾.有效的課堂評價手冊[M].鄧妍妍,彭春艷,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