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芳
摘?? 要:美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教育。發展學校美育,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感知美的能力,豐富學生創造美的情感,進而有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基于此,為推動新時代學校美育,政府及教育部門需以學校為主陣地,依托社會公共文化機構以及家庭的全力支持,力爭在現有美育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新時代學校美育體系。
關鍵詞:學校美育;學生發展;審美素養;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0-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18-0029-04
2020年10月,我國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使得美育作為熱點話題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學校美育是指依托學校、在學校中開展的美育教學。因為學校教育具有集中性、計劃性和科學性的特點,且學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時代所需人才的重要職責,因而學校美育必須按照教育教學規律,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有計劃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此同時,新時代學校美育,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持教育改革創新,讓美育貫穿學校教育的各個學段,從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時代新人。本文將以新時代學校美育作為切入點,在厘清學校美育時代價值的基礎上,探索和發掘新時代學校美育的實踐路徑,以期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體系。
一、新時代學校美育的價值意蘊
美育是指培養學習者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僅事關學生成德、成才與成人,還事關國家人才的培養、民族的未來。
(一)以美育人:符合社會發展、時代訴求
自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在多個文件和會議中不斷提及要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可見,學校美育是順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產物。新時代,我們呼喚用美育滋養祖國的花朵,呼喚能培育出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與此同時,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發展模式。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人們追求的旨歸已不再是滿足物質生活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滿足。因此,新時代美育需立足于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創新美育形式,發展和完善美育體系,從而進一步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
(二)以美化人: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老一輩美育工作者的回信中提到,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美育的根本目標。學校美育不僅可以通過多樣的美育形式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還可以通過美育體驗活動堅定學生的道德信念,促進學生的道德內化,提高道德境界,凈化思想生態,從而塑造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加速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三)以美培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全面發展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而美育作為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內容。王國維最早將“美育”一詞引入中國,他在《論教育之宗旨》中提出教育的宗旨就是培養完全的人。通過美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充分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進而培養具有良好審美情趣、思維活躍創新、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的多元化人才。與此同時,在當前重知輕情、重利輕義的社會背景下,學校開展美育工作,不僅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性情,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而且有助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新時代學校美育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呼喚新美育。本文將從國家及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公共文化機構、家庭等層面深入探索全方位、多領域、立體化的學校美育工作體系。
(一)政府及教育部門需做好頂層規劃,完善美育保障機制
全面推進美育工作,必須用高起點、高站位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保障高效、高質地引領與推動美育各項工作的落地。這就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門要有清晰的發展思路、科學明確的發展計劃、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長期有效的督導問責制度,從而保證新時代學校美育能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社會的發展。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狠抓落實,完善美育保障機制。一要利用政策引導機制,落實學校美育政策。新時代學校美育需要依托社會發展,結合美育教育規律,科學規劃美育實施策略,以建立學校美育工作的長效機制。二要加大對美育的財政投入,強化美育的軟硬件設施建設。比如,軟件設施方面,可通過招才引智、美育教師職前與職后一體化培養來強化師資人才隊伍的建設,從而緩解美育師資數量與質量的問題,同時可借助“共享教師”政策來緩解區域師資不均的問題;通過美育教學輔助設備的更新和完善,加強美育硬件設施的建設。三要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滲透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美育的宣傳工作不僅可以依靠美育工作部門的宣傳,還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電視節目以及新聞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講解。四要加強美育學科建設,推動美育事業健康發展。美育學科建設以美育人的目標定位,要求我們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站在育人的高度,以課程的思維有效聯結不同學科,或依據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要求整體構建課程,并從教材開發和課程創新兩個方面入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育基本理論,形成獨具中國風格的學校美育體系。
(二)學校需主動承擔美育職責,支持美育工作
學校的行動直接影響著新時代美育工作的成效。然而對于大多數學校而言,美育體系并不完善。學校作為美育的主陣地,應主動承擔美育教學,采取行之有效的校本行動路徑,支持美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首先,學校美育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美育組織與制度的建設。組織是制度的前提,制度是組織完善的條件,組織與制度建設是所有教育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前提。在學校里,美育教學組織應當是一個以教師為主體,以提升學習者美學素養為目標的教育共同體,可以是正式組織,如學校美育工作委員會,也可以是非正式組織,如美育興趣小組,二者應當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學校美育的發展。除組織建設以外,制度建設也是支持學校美育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各個學校可在國家頂層規劃的基礎上,依據本校特色及地區的發展及文化資源,制定學校美育發展規劃、美育培養方案或與美育相關的管理制度,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美育培養機制。
其次,學校美育的重要任務就是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的開發應以促進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為價值導向,以服務課程目標為宗旨,科學規劃美育課程內容。同時,應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美育以及開發系統的校本美育課程,形成涵蓋美學教育意蘊的學校課程體系。此外,學校應依托具體的途徑或活動開展美育教學。比如,課堂教學、主題活動、學生社團等都是以學校為場所開展美育教學活動的具體行動路徑。課堂教學可以系統地、有計劃地落實學校美育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主題班會、專題講座、主題競賽等具體的活動可增強學生對美育的認知,引發學生對美育的思考,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學生通過社團的實踐活動,可提升學生的社團組織能力和美育整體素養。除此之外,美育課程評價也是美育校本課程開發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美育課程評價可以采取目標評價和發展性課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作為參考模式,并充分發揮教師、學生、專家、教育行政部門等評價主體的作用,以期更好更全面地推進校園美育工作的進行。
(三)社會公共文化機構需優化美育服務,營造社會美育氛圍
雖然學校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陣地、社會是發展美育的重要源泉,但學校美育課程的順利實施,還需要突破空間和資源的限制。在此,學校可以借助豐富的社會資源實施美育,并與社會組織機構開展廣泛的合作。
學校可以和社會組織與機構發展伙伴關系,建立美育實踐基地,促進雙向資源的互動互聯,比如,學校可以與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自然和人文游游景點合作。目前,我們已進入數字全球化時代,公共文化機構既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美育工作的實施,又可以開展常態化的美育專題知識講座、文化沙龍,或舉辦普惠性、公益性的文化展覽活動,并通過這些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以汲取美育常識或美育基本理論知識,促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體會美的內涵,提升學生的美學理論素養。此外,公眾文化機構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拓寬美育的宣傳途徑。比如,博物館可以利用AR、VR新技術手段,讓更多的學生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體會傳統文物之美。因此,要想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及公益性或社會性服務組織的宣傳教育作用,就需要通過多途徑、多手段、多樣化的美育活動,探求不同的文化美育服務方式,從而為構建社會美育服務體系貢獻力量。
(四)家庭積極參與,保證學校美育教學的長效性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僅關系到當下,而且延伸至未來。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影響兒童成長的首要因素就是家庭。因此,我們也應將美育工作擴展至家庭教育領域。
首先,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樹立正確的美育觀,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向孩子滲透美學理念,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其次,在家庭美育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家庭美育環境的營造。比如,房屋的裝修、家具的擺放、服飾的穿搭等都是影響孩子美育發展的潛在因素。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與到這些活動中,讓孩子在不斷的實踐體驗中增強與提升自己的審美認知與審美情趣。尤其要注意的是,家庭中學生學習空間的設計。學生學習空間需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審美經驗以及學習需要,融入美育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最后,家庭美育一定要注意與學校美育相銜接,注重家校合育。美育不僅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而且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系,因此,無論是從學生發展還是從美育課程開展來看,在美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家校合育都是必行路徑。更重要的是,家校合育能利用豐富的家長資源為美育課程服務。一般而言,學生家長都是來自多個行業的工作人員。一方面,學校可借助家長委員會的平臺,汲取不同行業人員的意見,從而結合多學科的視角為學校美育工作出謀劃策,豐富美育活動,優化美育課程;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家長為聯結,以家長所在單位為依托開展美育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學校探索社會美育的成本,而且還可以增進家長對美育課程、學生發展的參與感。
三、結語
美學家蔣勛曾說:“審美水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競爭力水平,培養孩子的審美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可見,美育在促進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盡管現階段,我國的美育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與改進,但我們應該堅信,隨著我國美育政策文件的頒布,理論工作者對美育的持續深入研究,各級政府及各類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新時代我國學校美育體系的發展定會更上一層樓。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新時代學校美育定會形成覆蓋全體、形式多樣、高質且高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
參考文獻:
[1]趙奎英.“立大德”“樹大人”“成大美”——中華傳統美育精神與中國當代美育目標探討[J].中國文學批評,2020,(04).
[2]央視網.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2018-08-30)[2021-02-03].http://news.cctv.com/2018/08/30/ARTI237U1auSjNNjGjnbkAJp180830.shtml
[3]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8,(06).
[4]劉志軍.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4,(08).
[5]王?? 淼.把美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N].吉林日報,2020-12-25.
[6]魏菊芳.美育視角下的兒童學習空間設計[J].明日風尚,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