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錚


摘? 要: 在新工科背景下,數字媒體產業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從鹽城師范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出發,針對目前人才培養現狀,結合OBE模式成果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研究了立足新工科本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層次化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方法以及基于產出評價的課程持續改進體系,探索以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 OBE; 新工科; 數字媒體技術;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1)06-88-0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with OBE concept for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Jia Z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 puts forward new goal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ining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Starting from the teaching reform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OBE mode, student-center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ducation concep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essence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hierarchic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reform method, and the output evaluation bas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ystem of curriculu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rient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Keywords: OBE concept;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1 新工科背景下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現狀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發展,多學科交叉融合成為新常態。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全力探索工程教育的中國特色模式[1]。新工科提倡重實踐、跨學科,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具有科學和創新思維、知識面廣、工程實踐能力強、終身學習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2]。數字媒體技術作為以信息技術為主導,融合互聯網、藝術、媒體為一體的新興應用型交叉學科,主要應用于游戲、動畫、影視特效、虛擬現實等領域,數字媒體產業已成為全媒體時代新經濟的重要引擎。為支撐數字媒體產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國內大部分院校均開始數字媒體相關專業的建設探索,但人才培養模式大多基于傳統工科經驗,存在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缺乏藝術、人文通識基礎教育,工科教學理科化,與行業發展脫節等問題,培養的人才缺乏實踐創新能力,無法契合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3]。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如何培養復合型新工科人才,是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本文結合成果導向OBE理念,從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實際出發,探索新工科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體系和方法改革。
2 OBE理念構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實現學習成果為目的,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人才培養模式。它強調教育是一種能力培養、訓練和創新的過程,其核心是學生中心、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理念[4]。學習成果代表了最終產出人才的能力結構,它既是OBE的終點,也是起點。
構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契合新工科和產業發展需要的能力結構。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要求學生:掌握通識教育和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數字內容創意設計的人文、藝術素養;掌握高級程序開發等計算機專業知識;具備數字內容應用和研究的計算機圖形、圖像、2D/3D動畫、影視、游戲、虛擬現實等基本理論知識。在專業技能素質方面要求學生:掌握數字媒體內容的生產、加工、管理、創新等基本方法與技能,包括行業中主流方向的創新設計方法、工具、產品文檔編寫和內容推廣等,具備適應數字媒體技術更新迭代的學習及問題解決能力。綜上所述,通過本科教育階段的訓練和培養,期待本專業畢業生具有:
⑴ 計算機科學基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技術及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識;
⑵ 良好人文、科學、藝術素養和道德水平,良好的交流和團隊協作能力;
⑶ 掌握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基本理論、技能和相關方法;
⑷ 對行業發展動態的掌控,具有科學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⑸ 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自己在專業技術上保持與行業發展同步。
3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
按照OBE反向設計模式,課程體系建設應與產出能力成果指標對接,同時要將產業和技術的最新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學過程,更新課程體系[5]。因此,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應當以產出成果和畢業要求為導向,將通識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相貫通,基礎理論課程與工程實踐課程相結合,做好產學研銜接,構建數字媒體技術開發核心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課程體系共分為五個層次,各層之間逐層遞進,每一層以之前為基礎并對標相應的能力產出目標,達到學生能力逐步提升效果。
⑴ 基礎知識層:公共通識理論課程主要包括社科、外語、經濟和法律等課程,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計算機科學基礎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導論、數字媒體導論等基礎課程,讓學生建立計算思維和行業思維;數學基礎理論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等課程,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⑵ 專業素養層:計算機專業理論課程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原理、面向對象程序開發等計算機專業課程;數字媒體專業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處理、平面設計、二維動畫、三維建模等課程,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基礎知識;人文、藝術基礎理論課程包括設計藝術學、設計素描等藝術類課程,與專業基礎知識交叉,培養學生人文、藝術素養。
⑶ 技能訓練層:包含平面設計、2D/3D動畫、游戲開發、影視制作、虛擬現實五個主流方向的工具、技能以及實踐訓練,結合各層次數字媒體類競賽,以作品驅動教學,培養學生數字媒體開發技能、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能力。
⑷ 專業實訓層:結合專業方向設置系列選修課程,如前端設計開發、數字創意項目等課程,且與合作企業共同開設行業應用領域最新技術應用課程,并通過企業案例綜合實訓項目,讓學生可以了解并鉆研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和相關領域的知識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工程實踐能力。
⑸ 綜合創新層:依托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通過外聘企業具有豐富軟件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授課,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實現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培養機制。
4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和課程為中心,強調各課程單元的教學過程,弱化了各課程知識單元之間的聯系,無法形成統一的知識結構。OBE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設計和實施都緊緊圍繞促進學生達到學習成果來進行,從知識(能力)結構出發反向設計,使課程體系支撐知識結構,進而使每門課程學習都與產出目標相呼應,使學生逐步達到頂峰效果。
⑴ 注重學生知識能力體系的構建。構建知識能力體系是指學生將課程中若干知識形成邏輯化、體系化的集合,通過不斷強化后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而轉化為自身核心能力并加以應用。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將課程中的信息孤島形成關聯,通過微課、SPOC的方式讓學生提前自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轉變為引導者的角色,通過翻轉課堂、問題導向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如何利用所學信息解決問題,在反復積累、訓練的過程中逐步構建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
⑵ 以學生作品驅動能力提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顯著特色就是有多樣化的數字媒體類學科競賽。以作品驅動教學,這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在培養卓越工程師的過程中一直堅持的實踐教學理念[6]。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能僅局限于專業工具、技能的訓練。為了加強綜合設計能力,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從第三學期開始,每一門實踐類課程和綜合實訓環節都要求教師在授課的同時,帶領學生完成一件數字媒體作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⑶ 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導師團隊。學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的特點,傳統的一對一生涯指導模式受限于指導教師的知識覆蓋面,難以在學科的交叉領域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從主動服務學生的角度出發,在學院層面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導師團隊,整合各個專業領域方向的師資力量,優勢互補,從學生本科起步階段就由團隊教師進行聯合指導、系統培養,更加有助于學生形成對專業、行業的立體認知和興趣,同時結合創新創業項目和校內綜合實訓平臺,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和創新能力培養。
⑷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培養。通過校企合作,把行業主流技術和先進設備引入實踐教學,實現產、教與前沿技術的同步融合。通過共建學校教學基地,混合式師資團隊,把企業項目資源引入高校,針對一個專業模塊的實際問題,由學生分組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通過分組討論、分工合作、項目答辯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更能實現畢業生與企業之間的無縫對接。
5 基于產出結果評價的課程持續改進體系
OBE模式的教學評價聚焦在學習成果上,而不是基于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時間、學習方式上[5]。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基于 OBE 模式開展多元、多種梯次的評價方式,評價的重點放在達成學習成果上,強調學生學習成果的內涵及其取得的進步,并將課程評價作為課程持續改進體系的依據。在原有教學環節質量監控基礎上,結合持續改進理念,建立一套有效的課程持續改進閉環機制體系,能夠持續地改進教學活動,以保障其始終與培養目標相符合,如圖2所示。
⑴ 授課前,根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指定課程大綱、授課計劃以及課程資料,經過課程組、專業負責人、學院審核通過才能進入授課。
⑵ 授課中,通過質量監控專業評學制、學生評教制、教學督導制等一系列制度來對課程質量進行監督,并形成記錄材料。
⑶ 授課后,通過課程評價報告、課程目標達成情況來進行課程合理性分析,并將結果反饋到課程體系、大綱中進行改進,形成課程持續改進的閉環體系。
6 結束語
本文立足新工科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和要求,針對目前人才培養現狀,結合OBE模式成果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研究了人才培養目標、層次化的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以及基于產出評價的課程持續改進體系,突出體現以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探索,契合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為新工科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吳仁華,邱棟,蔡彬清,陳群.新工科視域下應用型大學工程管理專業建設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50-55
[2] 羅嘉慶,葉欣,劉鵬飛,陳文宇.面向新工科的新生工程認知體系構建——以計算機導論課程建設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25-29
[3] 劉奎,劉德陽,孫權尚.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18.37(8):76-77
[4] 黃榮兵,張洪,于曦.新工科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34(9):120-124
[5] 梁興柱,林玉娥,周華平.結合工程教育認證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評估[J].軟件導刊,2020.19(02):188-191
[6] 孫永麗.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理念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J].計算機教育,2017.6: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