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 朱碧陶
內容摘要:語文“閱讀說話課”是針對學生自己讀書、自己學習的一門特色課程,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閱讀說話課”在評價策略方面進行了探究,本文擬從評價內容和方式、評價主體、評價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關鍵詞:閱讀說話課 自主學習 評價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1]博羅中學的“閱讀說話課”是針對學生自己讀書、自己學習的一門特色課程,其以學生閱讀、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為路徑,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閱讀說話課”注重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強調學生的個性體驗和領悟,充分活化了評價策略,對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積極意義。
一.評價內容、方式多樣化
傳統的閱讀教學中,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以紙筆測試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評價的內容僅限于小小的測試卷。而“閱讀說話課”拓寬了評價的內容,豐富了評價的方式。
第一,學生在閱讀之前根據教師的指導制定閱讀計劃,教師對計劃進行評價,可以預估學生的水平,引導學生向更高目標發起挑戰。閱讀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閱讀內容、閱讀時間、閱讀成果等的預先規劃。教師對每個方面都提出最低標準:閱讀內容方面,要求學生每周閱讀校本教材《悅讀》里的6篇以上1萬字左右的精選文章,加上每學期四本書的整本書的閱讀,每學期每生能夠達到100萬字的閱讀量;閱讀時間方面,高一、高二的學生每周安排了一節純粹的閱讀課,另外學生還可利用零碎時間閱讀;閱讀成果方面,要求學生每周精讀1篇文章,完成一篇500字以上的使用1種以上手法、兩個以上成語的讀后感受,每生每學期的讀后感受寫作量都在1萬字以上。參照這個標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
第二,學生在閱讀后必須形成可供評價的實體成果,如摘抄、讀后感受、批注、小論文,思維導圖、手抄報等,形式不限。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閱讀說話課”對于讀后感受的寫作內容和方法提出指導但不設限制,便于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書寫自己的感想,實現個性化的表達,鼓勵學生質疑、批判文章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升。對于整本書閱讀,除最終閱讀分享之外,我們還會要求學生提交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比如高一學生讀紅樓,初讀之后讓學生繪制紅樓人物關系圖,概括主要故事情節等;在深入探究之后,讓學生撰寫相關的小論文,比如紅樓人物形象探析,紅樓夢判詞解析,紅樓詩詞賞析等等。
第三,“閱讀說話課”的閱讀成果交流分享采用組內分享、班級分享、閱讀沙龍交流、展板展出、公眾號發布等形式,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互動。交流分享的動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面貌(普通話水平、表達的生動流暢與否等)、臺風、臨場發揮、文明素養甚至協同合作能力等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內容。比如,班級分享具體形式可以是經典的“閱讀說話課”,以師生、生生對話為課堂主要內容,教師的作用在引導、點亮,學生認真傾聽同學分享個性化的閱讀感受,可以要求和同學交換意見甚至辯論。班級分享還可以是學生把控整個課堂的形式,每個小組輪流主辦閱讀分享活動,包括活動主題的策劃、主持人的推選、活動流程的把控(分享、點評、辯論各環節的銜接和時間控制)等都需要學生親自操持,而這些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內容。不論是經典課堂還是創意課堂,“閱讀說話課”中,評價都無處不在,這些評價是即時的,生動的,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
“閱讀說話課”的評價主體多元,除了教師,還有學生、家長乃至社會人士。
教師作為評價主體之一,在閱讀說話課的課堂教學中,起著鼓勵、引導作用,便于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建立、鞏固自信,引導生生之間互相評價。
學生之間具有激勵性、指導性的評價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互相評價是“閱讀說話課”評價體系中最突出的一點,也是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最重要的方式。“同伴互評”作為一種學習活動方式,又被稱為同伴反饋、同伴評論、同伴評估等。孫立等人認為,“互評是學習者之間相互交換學習結果,學習者同時是評價者與被評者,可以是一人對一人學習成果的評價、一人評價多人學習成果,也可以是多人評價一人學習成果,交流主體至少兩人,以書面形式批閱并且點評彼此的學習成果。”[2]“閱讀說話課”要求學生對小組內部的閱讀成果進行組內分享,組內分享時學生要做到:每個同學都閱讀本小組其他同學的作品,同學之間互相點評作品;推舉出本小組的優秀作品并附上推舉理由,為班級分享做好準備。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在閱讀同組同學作品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比判斷作品的優劣,在對同學評價的同時也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定位,進而產生“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內化作用。組內被推舉出來參加班級分享的作品的作者,在小范圍內得到了認可,會大大增強自信心。再比如,在閱讀分享點評環節,學生在傾聽了同學的分享之后對臺上的同學就文章內容、語言、風格甚至舞臺風度等方面進行點評,提出改進意見,被點評的同學受到觸動,比聽了老師的點評更有動力去改進、完善作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除了教師評價和生生互評,我們的優秀作品有張貼展出和在公眾號發表的機會,展板和公眾號的讀者都是評價的主體。如,“鐘舜斌閱讀說話課”公眾號平臺建設,就主要用于發表學生在“閱讀說話課”展示的優秀作品和老師的作品。這樣一來,評價主體就更多了,公眾號的熱心讀者可以評價,文章推送到班級家長群,群里的家長同樣可以評價。文章在公眾號上發表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性的評價,是對學生讀寫的成果的肯定。公眾號讀者的反饋對學生更是一種鼓勵和支持。
可以說,“閱讀說話課”充分體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讓學生有新鮮感,打破了教師這一評價主體的權威性,成為助力學生興趣增長和能力增長的利器。
三.評價過程動態化、科學化
傳統的閱讀教學的評價以紙筆測試為依據,評價過程以靜態、終結性的分數來呈現,是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閱讀說話課”的評價重視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表現性評價,評價過程是動態的、科學的。
首先,“閱讀說話課”重視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是指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實施的評價。在整個“閱讀說話課”的流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表現給予定性或定量的評價,并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最初,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計劃進行診斷,這個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水平大概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層級,通過鼓勵性的建議引導學生多閱讀、多寫作,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讀寫等語文基本能力。然后,教師對書面閱讀成果(批注、讀后感、小論文、思維導圖等)的檢查批改、學生自評和小組同學之間的互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給自己定位,認識差距,追求進步。最后,學生的作品在班級交流分享,全班同學都可以對分享者進行評價建議。這樣,學生學習的過程始終伴隨著來自各方的評價,學生在每一次評價之后都會受到鼓勵或者指引,在“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在“過程中”養成學習習慣,在“過程中”習得情感態度。
其次,“閱讀說話課”重視發展性評價。為了達到新課標中規定的高中生要“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多媒介獲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升人生境界。必修階段各類文本的閱讀不少于150萬字”[3]的要求,“閱讀說話課”對學生的閱讀、寫作、說話提出了階段性達標要求。比如,對于每周的《悅讀》的讀后感受,學生每周完成不少于500字的讀后感受;班級的閱讀分享,鼓勵高一學生敢于表達,希望高二學生流暢表達。基本要求之外,教師還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跟學生共同制定階段性目標,合理地進行自我評價,在不斷達成目標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發展。
再次,“閱讀說話課”重視表現性評價。教育部教育司提出,表現性評價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運用己有的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或創造作品,以評判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以及邏輯思維、實踐操作和人際交往等能力的情況。”[4]“閱讀說話課”通過學生寫作、組織交流分享會來引發學生的真實反應,由教師或者學生根據一定標準進行直接地觀察、評判。“表現性評價不僅評價學生的記憶、認知能力,它更關注非認知因素,如與人合作的能力、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等,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領域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5]比如“閱讀說話課”的創意課堂,學生自己設計閱讀分享的主題,組織同學分享、點評甚至開展小辯論。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表達交流能力等都是師生評價的內容,師生通過現場互動點評、評價量表打分等方式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閱讀說話課”開展過程中強調評價內容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互動,評價過程動態化、科學化,注重學生的動態發展,尊重個性,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希望通過長期讀、寫、說的訓練,幫助學生養成愛閱讀、會閱讀的習慣,助力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8.
[2]孫力,鐘斯陶.MOOC評價系統中同伴互評概率模型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4(5):83-90.
[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8.32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師范教育司.新課程與學生評價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0.
[5]周文葉.論表現性評價在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運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立項課題:惠州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學成果培育項目(“五個一”工程:高中語文“閱讀說話課”的博羅實踐);惠州學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2020年度教師教育研究專項課題重點課題“中學語文閱讀說話課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J-2020ZD7。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中學)